血色钻石经过了前后三次的延期,“数码宝贝”这个承载了无数90后童年记忆的IP旗下最新游戏作品——《数码宝贝:绝境求生》终于姗姗来迟。虽然目前的评价还算不错,但如果深入了解,玩家们不难发现,许多评价都在指出游戏存在的问题,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选择了推荐。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玩家们对游戏的质量自然有着更高的期待。
作为一款打着“AVG+SLG”标签的游戏,玩家们期望能看到的是各具特色的人物设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设计精妙、难度适宜的战斗体验。那么,《绝境求生》是否能满足这些诉求呢?
情怀无价,但有形的情怀并不容易。大多数玩家对《数码宝贝》的记忆,来自于小时候在电视上观看的经典动画。1999年首播的《数码宝贝》不仅是东映为了宣传万代推出的数码暴龙机而制作的动画,更是一个承载了无数孩子梦想的故事。虽然它起初是出于商业目的,但最终却成功地将数码暴龙机与动画完美结合,让孩子们心中都燃起了被选召的梦想。
时至今日,太一和他的伙伴们在数码世界中的冒险故事依然让无数粉丝津津乐道。即使当年看动画的孩子们已然成长,在社会的洪流中拼搏,但那段充满热血与羁绊的记忆依然闪烁着温暖的光辉。理应如此,《绝境求生》在情怀的加持下,似乎只需轻而易举便能获得成功。然而,遗憾的是,这次机会却未能被好好把握。
在《绝境求生》中,虽然出现了一些粉丝们熟悉的角色,如亚古兽、暴龙兽和战斗暴龙兽,但这些角色的呈现却显得相当草率。作为系列的代言人,亚古兽在本作中进化网的丰富程度固然令人欣慰,但其进化场景却显得极其敷衍。特效设计千篇一律,经典的进化曲《BraveHeart》也没有加入。坦白说,这款于2022年发布的游戏在进化场景表现上,甚至连1999年动画片的尾灯都不及。
暴龙机的元素在游戏中消失殆尽,所有的进化场景都如出一辙,毫无铺垫,简单的“身上发光→光球笼罩→屏幕一白→局部特写到全身亮相”的套路令人失望。更令人遗憾的是,在《绝境求生》的战斗场景中,数码宝贝们的建模水平也让人堪忧。以战斗暴龙兽为例,其臃肿的身材和滑稽的走路姿势,让人难以忍受。
更糟糕的是,本作中所有113只数码宝贝,无论是成长期还是究极体,都只有一个技能。以战斗暴龙兽为例,除了“盖亚能量炮”,经典技能如“龙兽克星”、“战斗龙卷风”和“勇者之盾”都被遗忘。作为究极体的数码宝贝只会一个技能,这无疑让人感到寒碜。若能增加技能数量,不仅能更好地还原玩家的情怀,还能丰富游戏的战斗体验,何乐而不为?
让人失望的是,游戏中甚至连一个技能播片都没有。无论是火球术还是盖亚能量炮,战斗中的呈现都只是简单的动作配合五毛钱特效。如此制作水准,甚至连某些手机游戏都不如。
相较于数码宝贝的尴尬表现,本作在角色形象设计上倒是下了一番功夫。不仅保留了一些经典元素,如护目镜,还在整体画风上有了显著的“成人化”倾向。然而,作为一款以《数码宝贝》为名的游戏,制作组似乎搞不清楚玩家到底是想看数码宝贝还是人类角色。
情怀固然无价,但要做好一款情怀向游戏,至少要让这些情怀鲜活而有形。然而,《绝境求生》显然没能做到。
至于游戏的故事,整体风格上的转变从《绝境求生》这个名字中可见一斑。相比于系列以往的王道热血剧情,本作的故事显然更为阴暗。无论是一周目道义、激情和调和三条路线中保底剧情杀的设计,还是良和修司这两个负能量角色的人设,都体现了这一点。
良因为母亲的去世而开始否定一切,对周遭事物抱有一种否定和抱怨的态度,而他的数码宝贝恰好是唯一不会说话的古尼兽,这样的组合注定了负能量的输出。而修司则是个反面教材,因被当作哥哥的衬托而心态扭曲,显得敏感多疑,甚至对自己的黑大耳兽拳打脚踢。
这两位角色的结局可谓是自作自受。良因冲着想抓他们当祭品的亚基利兽叫起妈妈,精神失常被黑雾吞噬;修司则因黑大耳兽黑暗进化成温迪兽,被当成运动后补充能量的点心。这样的剧情设计,真的能引起玩家的共鸣吗?我对此持否定态度。
此外,为了合理化这两人的行为,游戏还花费了不少篇幅回忆他们的过去,这也使得本就缓慢的节奏更加冗长。
至于战棋部分,从框架上看其实中规中矩,地形差设计、攻击侧背伤害加成等要素也都有,但这些设计在游戏进程中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大部分战场都是平坦的开阔地,缺乏高低起伏,地形差几乎成了摆设。不同类型的数码宝贝在战斗中没有明显差异,最终导致战斗体验显得乏善可陈。
本作的多周目体验也极为折磨,核心原因在于“好感度”设计。这个好感度并不会直接影响角色剧情,而是随着好感度提高解锁数码宝贝的进化形态。可在二周目中,这个好感度却不能继承,想要打出真结局,玩家不得不重复冗长剧情来刷好感度,这种体验简直令人窒息。
总结而言,无论是作为情怀向作品,还是AVG+SLG游戏,《数码宝贝:绝境求生》的素质都不尽如人意。若想体验情怀,游玩本作的体验远不如重温20年前的第一部重制版动画。即使本作中有一些趣味设计,但小亮点无法掩盖整体的乏味。或许制作组考虑到当年观看动画的孩子们已经成长,故事风格有了明显改变,但这样的“成人化”尝试并未带来理想结果。对我这样的老粉来说,看到熟悉的IP,内心深处的期望依旧是热血与羁绊,而非“黑深残”的全新演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