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偷奶酪80年代妹子:“你这种风格早就过时,我戴着蛤蟆镜穿着喇叭裤,可是全村最靓的女!”
当代妹子:“我觉得你们才叫过时了,如今,什么穿搭都有,你想穿啥就穿啥,但是中国风才是现在的潮流。”
过几天就是三八“女神”节了,恰逢周日,心存感恩的小编,却因为要加班写文案,不能在节日当天为妈妈送上祝福了......
所以就在今天,小编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陪妈妈吃了顿饭,一同细谈生活中的小确幸~
和妈妈聊天中,我们总喜欢吐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妈妈们就最喜欢晒自己年轻时的“威水史”。
甚至为了证明自己当年的风采,不惜翻开床底下的小木盒,把所有陈旧的老照片晾在你眼前。
于是,一张张被尘封的社会风情画突然涌现脑海,犹如向你隔空挑衅:“你那也叫时尚,呵呵。”
在欣赏妈妈晒出的照片的同时,引发了小编对中国时尚潮流变迁的浓厚兴趣,所以今天就跟大家伙聊聊中国时尚潮流的演变史~
我们翻开历史的照片时,就会惊奇地发现,中国这几十年,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段逝去的岁月,不仅记录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记载着中国人服饰的花样变迁,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光彩风貌。
这次的文案工作,小编也是收集了好长时间的资料,希望可以将中国的现代服装文化进行一次梳理,如有纰漏,还请各位小哥哥小姐姐批评指正呦~
但其实基本还是保持了满清服饰的式样,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废除了帝制,民国成立,沿袭千年的冠服制度也跟着被废除了,这时中国的服装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当时在城市中流行中式的袍袄加西式的花冠头纱,手持花团,被称为“文明”婚礼。
孙中山结合中国服装原有特点,参考了西装样式,亲自设计了“中山服”,成为当时政府规定的男子新服制。
旗袍,本意为旗人之袍。作为中国女性国服,只要着于身,它便能婉约勾勒出东方女性的身体曲线,将一份含蓄的性感表达淋漓尽致。
在民国时期,就有“追星族”出现,每次《月份牌》广告海报推出,一部新戏上映,模特和明星们穿着的旗袍总是能引发一阵潮流。
比如当时创刊号《良友》,邀约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蝴蝶拍摄封面,发行量达到7000册。随后“追星族们”争相奔向裁缝铺,模仿女星的款式定做旗袍。
这个时期,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并不高,以朴素为主。于是,当时最为简洁、实惠的“列宁装”就成为了人们的日常标配。
它带着西式的大开领、双排扣、两侧各有一个斜捅的口袋,基本上是黑 、蓝 、灰三色。
尽管“列宁装”非常中性,很多劳动妇女穿列宁装时都会加上一条腰带,以这个“小心机”突显自己的身材曲线,干练利索,还十分精神。
五十年代青年男女结婚,新娘的礼服往往是双排扣的列宁装或裙子,“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寻常百姓还穿着打补丁的衣裤。这被视为艰苦朴素,备受推崇,于是有的人专门买来新的衣裤放在水中洗的发白,发旧,认为这才是美。
而当时的女子发型,大多是这样的:刘海不超过眉毛,鬓角不遮住耳朵,发根与脖子平齐。
就在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工装时,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备受欢迎的服装: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碎花、格子和条纹,腰际系一条布带。
50年代,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影响着中国大众,身穿“布拉吉”的援华女专家则成了大众直接模仿的对象。
电视连续剧《金婚》里的小学教员文丽,就以一身布拉吉引领了厂区家属的衣着时尚。
“布拉吉”在女性之中几乎人手一件。当时盛行办舞会,在舞会上身穿布拉吉就是当时温馨浪漫的灵魂所在。
舞池中穿着五颜六色布拉吉的女孩,听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随着旋律跳着轻快的步伐,飞扬的裙角和黑黑的麻花辫写满了她们的青春记忆。
布拉吉透露着青春少女的活泼气息,给女性的着装增添了不少美感,所以深受当时中青年女性的喜爱。
20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使棉花大量减产,人们选购服装已顾不上美观,以耐用耐脏的实用性为主,以蓝、灰、黑色为主的“单色服装年代”开始了。
梳着两个“小刷子”,戴着军帽,一身标准的草绿色旧军装,腰间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像章,斜跨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红底绣金色或黄色“”字样的袖章。
那是当时很多女孩子梦想的样子,即使没有全套,半身也好,旧的也行,而且越旧说明资历越老。
那时候有件军装可是牛大了!由于军装的难得,中学生之间除了流行穿军装,还流行抢军帽,抢军用挎包。军装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风光无限。”
那个年代的知青都把热血和青春奉献在荒芜的土地上了,似乎都没有太多心思在意着装,所以那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但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工装和军装的海洋中追求美,白裙子就是她们低调变美的首选。
而就在我们艰难挣扎之时,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欧美地区,正掀起一股即将风靡全球的嬉皮文化,并在70年代后期悄悄潜入中国。
70年代后半期,以咔叽布制成的职业装、学生装等开始重新流行。服装的生产商开始重视衣服的裁缝与设计了。
上图中的白色衬衣,是用“的确良”这种面料制作的,穿也八年,不穿也八年,八年以后就自毁了,全新的留着不穿,纤维都会变得很脆弱。
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人重新关注服饰,年轻人迫不及待渴望自由和新鲜事物,花格衬衫、大喇叭裤、蛤蟆眼镜、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成为“前卫者”的标配。
然后,更多的人乐意接受流行文化,曾消失的西装又开始流行,从各级领导到乡村打工者,都穿起了西装。
80年代,服装开始与国际接轨,进入多元化时代,这时一位外国设计师功不可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皮尔卡丹。
皮尔卡丹在80年代初多次在北京举办服装表演,对我国时装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中国时装的启蒙师”。
据说当时对现场观众也有许多限制,比如对所有观众对进行政审、一律按规定对号入座并记录姓名、入场券不可以转让等等。总之,是非常正规的大秀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人回忆起当时现场的细节,是这样描述的:一个金发美女走到观众面前,忽然停住脚步,突然兴之所至地敞开对襟衣裙,台下的人们竟像一股巨浪打来,身子齐刷刷向后倒去。
也就是在这种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坐席上观众的黑灰绿着装跟T台上模特的造型独特和色彩绚丽的时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次大秀后的第二天,模特们参观长城,还引起了围观。Pierre Cardin就这么大张旗鼓的将高级时装带来了中国.....
不光有时装表演,1983年,皮尔卡丹在我国开设高级法国餐厅——马克西姆。
“皮尔卡丹”品牌那段时间在中国可谓风头十足,是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时尚”代名词,是当时的人人想拥有的“off-white”。
后来皮尔卡丹将品牌授权给中国代理商,可让老爷子没想到的是,“皮尔卡丹”的商标被疯狂复制在各种品类上,成为“街货”。
再后来,随着各大时尚品牌进驻中国争夺市场份额,皮尔卡丹退下神坛......
如果你是70后,那么在你的记忆里,皮尔·卡丹象征着高品质的“外国货”,是你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如果你是90后,你对这个品牌仅有的一点模糊印象可能来自你家巷子口那块“清仓处理”红色大牌子。
与此同时,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成为最早在中国官方电视台公映的西方影视作品,一时万人空巷。
它也在引领着一番新潮流:一是大得夸张奇特的蛤蟆镜;二是裤管大得出奇、臀部包得很紧的喇叭裤。
因为《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男主角麦克·哈里斯在剧中经常带着一副大墨镜,看着十分酷炫,于是蛤蟆镜便成了那时人们逛街拍照的必备单品。
虽然喇叭裤在国外流行多年,并随后流入中国,但因为它的臀部包得紧,非常凸显线条,所以当时最先穿喇叭裤的人都惨被视作“流氓”。
但即使在很多人看来,喇叭裤=不良少年,也依旧阻挡不了时髦青年们穿着喇叭裤潇洒舞一回。
《血凝》、《排球女将》、《追捕》等等日剧,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还首次引起“哈日”热潮。
其中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主演的《血凝》,这个揪心的爱情故事不仅感动了无数人,两位主角的着装还被影迷争相模仿。
当年《红衣少女》和《街上流行红裙子》两部电影,不但打破了女性衣着相对保守的观念,还给了我们敢于求美求艳的胆量。
当时,有健美运动员在比赛中穿了一种上下分离的两式泳衣,仅仅遮住了女性最敏感的三个部位,线条清晰,近乎“裸体“,遭到多家媒体口诛笔伐。
那时一部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美国电影《霹雳舞》一经引进,引起不少年轻人的骚动。
当然,也有不少美少女以比较传统的运动上衣+短裤或短裙亮相街头,青春活泼、俏丽过人,如同行走在现实中的排球女将。
“回力”是中国最早的时尚胶底鞋品牌。它简洁鲜明的设计在那个同质化的时代显得卓尔不凡。到80年代时,拥有一双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经是相当牛的潮人标志。
而在1989年,广州举办过第一届中国时装模特表演大赛,当年获奖的漂亮美眉,颇有港姐的范儿。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是个色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的年代,国人完全开启了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时尚。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腾飞,国内与香港交往更密切,更多香港电视剧开始映入内地观众的眼帘,引领一股港味时装潮流。
特别是香港的商业电视剧,剧中的办公室女郎,穿着一套干练端庄的西装,脚踏咯噔咯噔的高跟鞋,散发出叱咤风云的气场,成了许多年轻女性追逐的梦想。
除了职业风的盛行,一波靓丽的香港美女明星的日常穿搭也是女孩子们的时尚导师。
90年代末,越来越厚的松糕鞋,越来越短的超短裙,越来越露的短背心,女孩们无所顾忌地诠释着时尚新理念。
尽管年轻人与中老年人之间仍存在代沟,但对待时尚的态度上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宽容。
90年代,很多省份的农村女孩南下广东打工,打扮时髦,皮衣配皮裤当时很流行。
穿出乳沟不再是,黄色而是媚态,性感。性感风情则是现代都市女性追求的另一个方面。给身体多一份关心,多一份体贴,多一份柔媚,内衣时尚渐渐为国人认识。
九十年代初,几位大叔在街头翻看美女印图的挂历的瞬间留影。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解放。
像这种印图美女的挂历在当时极其受欢迎,几乎家家都会有一份,不但可以看时间日期,还可以当做装饰品为屋子里添加一抹色彩。
90年代深圳手拿大哥大的老板,在其身后是邓爷爷的巨幅画像。改革开放后,深圳被国家设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开始迅速发展,一时间各地人纷纷前往深圳淘金。
这位老板手中还拿着一个大哥大,这在当时就是身份的象征,就好比今天的豪车一样,一般家庭的人是买不起也舍不得买的。
中国第一辆法拉利。照片中这位身穿西装的男子叫李晓华,他是中国首位拥有法拉利的人,这辆法拉利购于1992年,当时花了13.888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75万元。
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天价,要知道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不到一百元一个月,北京当时的房价也就一千多。不过这辆车由于是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而且车上有许多人的签名身价已经高达数亿。
90年代学校里正在接吻的大学生,在教室的墙上还写着“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名言警句,不过这两位好像并没注意。
下面我们从一部1993年的神剧《我爱我家》,我们可以看出90年代国人时尚思维有了哪些变化。
从00年代到10年代,90后是中国第一批弄潮儿,彼时正处于个性审美形成时期。
那些年,《还珠格格》、《流星花园》等等是我们重要的青春回忆,偶像们的穿搭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时尚教科书。
《还珠格格》剧组演员拍摄的2000年时尚写线年代诞生出众多现象级明星偶像,他们的各种混搭也成为了整个00年代服饰特征。
光怪陆离的装扮充斥街头,成了当时的主流审美,令几乎所有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港台明星成为中国年轻一代的时尚教科书——如TWINS、S.H.E的不同歌手成为中学女生的效仿对象,甚者更有男生开始不顾家长和学校反对,留起F4一样长发。
受台湾偶像剧的影响,那时学生党中的流行look是现在看起来甜到齁的蓬蓬裙和齐刘海。
流行的歌也大都来自王心凌、张韶涵,那时候体积较大的随身听已经基本淘汰,换作小巧的MP3、MP4,小编当时还感叹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除了港台潮流,那个年代的日韩潮流同样疯狂输出,比起前几年爆火的《星你》,由安在旭、金喜善等韩国资深艺人主演的韩剧,应该是千禧年最早进击中国市场的“外来文化”了,咳咳,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小编也是懵懵懂懂跟着韩剧迷妈妈看的。
即使你对韩剧不感兴趣,那你哥哥或姐姐的屋子里,肯定贴过几张酒井法子、张娜拉的海报,还有当年异常火爆的hot组合,当年的人气高到不输现在的肖战、王一博。
那时候的潮流还没有现在这么“疯”,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刚经历过90年代的年轻人思想还有些保守,穿搭中带有嘻哈、街头风就算是非常时髦了。
韩剧或现实生活中的女生,画的也多是眉尾上扬的纤细眉毛,虽然现在看来有点死板,不过在当时是备受好评的。
而不久后风靡的非主流才是线后们的文化生活推向高潮,那时最流行的样子:一定要长睫毛、大眼睛、尖下巴,头发要么极黑,要么全部染成金黄、酒红等色,发廊的Tony老师也是从那个年代开始,在潮流圈占据重要席位的。
女生酷爱齐刘海,不管长发短发统统都是,站在教室放眼望去,所有女生都要整整齐齐。男生留的不是中规中矩的板寸,就是大片的厚刘海,只有胆子大的同学才会偷偷烫发,不过被教导处主任发现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非主流在当时是一种潮流、一种奇特的文化符号。学生们都不遗余力地去追逐、模仿,恨不得全方位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浑身透露着颓废、伤感、忧郁气质的非主流青年。
最明显的就是QQ头像,仰头45度角的自拍加一则不知所言的签名,比如这样:
一定要写火星文:“我菗ㄋ凣哖の煙,透濄煙霧每每想起の嘟是你の眉眼。”,“丅佽嶶笶”。QQ空间要装扮成这样才够酷炫。
学生党也开始注重打扮,从发型到衣服的品牌,渐渐由生攀比氛围,虽然当时的大家还用不起香奈儿、迪奥,但美宝莲、卡尼尔、可伶可俐却十分受欢迎,是我们心中只有有钱人才会用的大牌。
在穿搭上也没有什么时髦可言,大美人刘亦菲还在乱穿衣就不难得知,真的不懂什么叫搭配,尤其T恤配半裙,在任何族群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组合。
这种风格的穿搭倒是让小编回忆起当时风头正盛的劲舞团,难道我们学生时期的穿搭风格都是从游戏人物中获取的??
随之而来的杀马特也逐渐兴起,比非主流更加放飞自我,随着课业的繁重,痴迷非主流的学生党慢慢长大,而小镇青年们还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葬爱家族,正发迹于QQ炫舞,他们喜欢斗舞,爱拉帮结派,往往都是“一个家族”一起行动,但也不乏游走在各行各业的家族成员。
其实当时,我们正处于借鉴日韩视觉、欧美朋克的阶段,结果没有集大成,倒是把所有时尚元素山寨混合,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让人眼花缭乱,措手不及。
几年前,我们还得守在电视机前,或在小报摊买上时尚杂志,才了解到一期又一期的潮流。
现在,我们只要动动手指刷刷手机,每天都能迅速获得国际上最为流行的时尚资讯。
明星们前仆后继地扎堆国外时装周的热潮,让很多新兴年轻人也追起了时装周,化身时尚达人引领潮流。
五花八门的奇装异服,每个街拍达人都在极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带给我们精彩的视觉盛宴。
21世纪的新十年,中国的时尚消费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人普遍懂时尚、爱时尚、追逐时尚,本土品牌也打破原有僵化形象,一再突破。
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无声无息反哺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改变着国民对潮流文化的理解。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风时装,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富有国际范的生命力,完美地展现了中式服装的内敛与现代。
除了西方品牌融入中国风外,在无形硝烟弥漫的巴黎时装周战场,中国品牌也让人眼前一亮!
2017年定位中国风的春夏高级成衣发布会震撼亮相巴黎时装周,一场穿越之旅照亮了法国巴黎皇家歌剧院,也由此开启了一场震撼世界的中国顶级服饰文化的盛宴,惊艳四座。
回顾中国近百年的服装时尚,我们从单调的色彩与款式,到追逐、模仿外国,再到创造属于自己的时尚,中国的潮流服饰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与活力,也代表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变迁。
东方元素中国风越开越多站,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世界的瞩目,也代表中国的强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