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锁心玉续集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骄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自豪,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密勒氏评论报》对于南通的评价,不仅在当时,甚至放在现在,都不失其独到之处。《密勒氏评论报》强调南通的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成果,是中国人自主经营的结果。《不受日本影响的南通天堂》里提及:“南通的现代发展完全是一项中国成就,除了那些通过各领域的归国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可谓完全不受外国的影响。”
1921年3月26日,裴德生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的《张謇:中国的城市建造师》对此阐述得更深入,在他的眼里,“创造天才不分国界与种族,勿论背景与阶层,可以在任何地方展现才华。从上海沿扬子江往上100英里,创造天分体现在中国最伟大的工业领袖与资本家张謇身上。通过南通这个模范城市的建造,他为中国未来的工业化树立了里程碑。孤立于那些受外国影响的城市之外,没有铁路带来的便捷,也没有走商业发展的寻常路线。南通成为张謇与其同僚和亲属(包括其子张孝若与其兄张詧)行政才能、视野与组织能力的不朽作品。”
1923年3月17日,《密勒氏评论报》刊登《中国实业之进步观——中国模范城南通州》一文的中英文两个版本,文章指出:“此城为完全中国人所经营,无外人营业于此,而居留之外国人,仅限于传教师及教育家而已。以其为中国人所经营之商埠,故年来变化之速,革新之进步,实堪为吾人注意也,而有中国模范城之称。观此城,亦可表率中国人建造革新之能力。”
《密勒氏评论报》不仅洞察了南通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中,与以上海、天津等为代表的条约口岸城市的区别,而且还分析了张謇与南通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系。《张謇:中国的城市建造师》认为:“张謇所拥有的经验与远见,并非西方国家所赋予。没有哪所西方的技术学校,能够光荣宣称他为自己的校友。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内省与精神追求而非工业扩张,有着深厚传统根基的张謇,他人生的第40年与此后的29年很难调和。”但是,张謇却显示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特质与雄心:“24年前,张謇的梦想,是在南通古城墙外兴建一个工业城市,不仅作为工业中心,同时也是慈善事业与教育汇集之地。”随着各项实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实业为核心,张謇开始了他的梦想之城——南通模范城镇的建造”。
南通可以视作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城市建造者之一的自传。25年间,南通在长三角北冀平原迅速崛起,兴旺发达。它的影响力与发明创造在过去数年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带来了国际声誉。
张謇在其同僚的协助下,为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提供了范例,如果薪火相传的话,将会使这个国家走向世界最伟大的工业国家的前列。每个年轻的中国人都有必要花费一些时间,在南通城吸取它的精神,学习它的内部建设,从而培养未来的城市与国家建造者。南通对于外国游客也是令人愉悦的体验,它的好客让人回想起美国南部地区传统的礼貌。
毕竟,南通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特性,它极大的活力以及活泼进取的精神,在于这一切诞生于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张謇的脑海中。
值得一提的是,《密勒氏评论报》于1920年10月7日举办“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Who Are The Twelve Greatest Living Chinese?)读者投票选举活动。在10月14日发布的中文公告这样明确选举的目的:“论中国政事经济者,每谓中国乏强有力之领袖人物。盖国中出类拔萃之人才,昔已凋谢。而自共和创始以来,各方之领袖人物,尚未产出也。夫中国今日岂乏此项人才乎?为解决此问题起见,阅者之意,以中国何人具有此项资格,可选出十二人。”公告要求“投票者所举之人物,须于各方事业中,择其名望素著,堪为一业中之代表者”。投票截止期为1923年1月1日,每周在报纸上刊登选票。1923年1月6日,《密勒氏评论报》公布了投票结果:孙中山、冯玉祥、顾维钧等12人入选,张謇名列第8位。尽管《密勒氏评论报》读者面有一定的局限,主要是在中国的外国人以及中国的年轻知识分子,但张謇在这次民意投票中名列前茅,至少表明在这部分人心目中的地位。
一个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一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已然腾飞。“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