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芒果xp系统下载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发现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中出现事实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10日,出版该书的出版社也公开道歉,并称“停止该图书的线上线下销售,全面收回销毁,同时举一反三开展自查整改”。
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现在又为何出现投降一说?出版社引用图片来自何处?紫牛新闻“微史记”频道邀请到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海军史研究的陈悦,为我们讲述丁汝昌投降说以及那幅插画的由来。
记者:这次事件虽以出版社公开致歉为结束,但“丁汝昌投降说”是何时出现,以至流传到今天?
陈悦:所谓丁汝昌投降的说法,实际早在甲午战争之中就零星出现了,主要是当时的清流言官为了党同伐异而编造的谣言。而在丁汝昌去世之后,有关丁汝昌投降的说法再次出现,这主要源自对一条史料的解读。
现存有关甲午战争的史料中,有一封署名丁汝昌的书信,是1895年2月11日写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这封信中主要表达了“欲保全生灵,愿停战”的意思,以及提出了不得俘虏刘公岛军民等条件。后世国内有研究人员根据这封信,将此简单化理解成为“丁汝昌投降”。
而事实上,学术界围绕这封书信还存在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从书信笔迹等细节判断,可能是他人所作;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这封写于2月11日的书信,并不能视作是投降书,事实上丁汝昌在2月11日晚间就自杀殉国了。此后,刘公岛海陆军代表在2月12日、13日与日方在日本军舰“松岛”上谈判,最后于2月14日签订威海降约。从这两个角度去看,都不能称是“丁汝昌投降”。
另外,刘公岛失守后,清政府调查追究覆师的责任,也并没有认为丁汝昌有“投降”的责任。
而在日本方面,因为丁汝昌是北洋海军的提督,当得知北洋海军投降,当时日本社会舆论和一些宣传品上曾出现想当然地理解为是“丁汝昌投降”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较短,随着丁汝昌自杀等消息为人所知,这种讹传也就基本销声匿迹了。
此次国内出版物上出现的“丁汝昌投降图”,实际上是甲午战争时日本的浮世绘,属于社会上售卖的战争主题的宣传画,内容是基于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而绘制的。国内现代出版物引用这种一个多世纪前的日本战争宣传品,确实应当要慎重。
陈悦:丁汝昌是清末北洋海军的提督,相当于舰队司令。他的经历比较特殊,有着从旧式军队军人转向近代化海军军人的过程。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在安徽庐江出生,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加入刘铭传统率的铭军水师,因为作战奋勇,屡受提拔。后来铭军北上和捻军作战,改水师为马队,丁汝昌又成为了骑兵军官,官至铭右军统领,被授予提督衔尽先总兵,在1874年解甲归田。
丁汝昌为人忠厚朴诚,又勇猛善战,当李鸿章为筹建的北洋海军选择统帅人才时,参考南洋大臣沈葆桢建议的用人标准,最后选中了丁汝昌,在1877年把他调到天津,先是作为蚊子船督操,熟习近代化的舰船和舰队事务,又在1880年派他率部去英国接收订造的巡洋舰,几经历练后,在1881年正式任命他为北洋水师统领,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出任提督。
根据史料看,丁汝昌在北洋海军深受将士爱戴,“善于调和诸将”,主要负责舰队的行政事务等工作。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丁汝昌布置舰队应战,并亲身参加了9月17日爆发的黄海大海战,海战中身受重伤。战后又立即参与布置威海卫防务和组织保卫战,随着战局恶化,于1895年2月11日深夜自杀殉国,弥留至12日凌晨去世。
记者:丁汝昌是在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而在整个战争中,中方将帅士兵表现如何?
陈悦: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这场战争从本质上来说,是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扩张性国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发动的一场针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战争。战争中,海上战场虽然不是主战场,但是中日两国的海军是两国近代化的代表性成果,格外受到世界关注,历经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等主要海上战役,最终以清王朝北洋海军的覆没而告终。
北洋海军全军将士约3000余人,在甲午战争中牺牲近三分之一,高级将领几乎全部战死或殉国,主力战斗性军舰8艘,也大部分在战争中损失。这场战争中,北洋海军在战略、兵力、装备的先进程度等方面居于劣势,但广大爱国将士牺牲奋斗,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甚至赢得了敌手日本海军的敬重。
最终,这支军队被困在威海湾中的刘公岛上,外援断绝,在日本海陆军的合围中,坚守超过半个月,打破了清王朝军队在甲午战争中要地保卫战不超过24小时就会失守的记录。1895年2月14日,由于主力军舰损失殆尽,刘公岛上淡水、弹药匮乏,又没有任何外部援军的希望,北洋海军和刘公岛陆军代表与日本海军签订了威海降约,以有条件投降的方式交出刘公岛和残余舰艇、武器,日军则任由刘公岛军民自行去留,这件事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一道耻辱的印记。
陈悦:从当时看,甲午中日战争是以清王朝的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在于国家近代化的不彻底,是一个更近代化的国家击败了一个近代化尚不完全的国家;而从更长远的时段观察,日本也没有胜利,挑起侵略战争的日本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清王朝,但侵略扩张注定了是一条不归路,日本在甲午战后全面步入军国主义轨道,最终在1945年彻底失败。
这次的“丁汝昌投降图”事件,值得我们注意,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了我们甲午战争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有些时候,研究者、爱好者、自媒体或者图书编写、出版机构过于采信国外来源的材料,而不加深入辨析,分不清这些国外来源的材料背后所蕴藏的本来用意;而在叙述历史时,采取建立在国外语境的角度去叙述,丧失了我们自身的话语,从而发生历史话语权错位,甚至把一些早就被时间证明属于讹误的外国碎片材料又捡回国内来进行采信和使用,这是值得多方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