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轴承shgbzc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位于锦江之畔的望江楼公园,就是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生命力的体现。园内的薛涛纪念馆,则为这份生命力增添了不少人文底蕴。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首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赞扬的就是唐代女诗人薛涛。
“这个出入口是新设置的,‘枇杷门巷’这个名字就取自王建的这首诗。”望江楼公园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静雯介绍说,近日,随着望江楼公园古建筑保养修缮基本完成,公园内的薛涛纪念馆“换装”归来。
走进“枇杷门巷”,一条红墙青瓦的小巷,蜿蜒向前,将人们引入历史中的成都,引入唐代女诗人薛涛不凡的一生。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薛涛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卓然才情立身其间,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她一生作诗500余首,流存至今的有92首,为中国古代女诗人之冠。薛涛纪念馆原名为雷祖庙,始建于清嘉庆19年(1814年),是人们登船之前拜神祈求平安的地方,清咸丰初年(1851年)毁于战乱。现存建筑为清同治5年(1866年)成都知府孙濂组织重建。2005年,望江楼公园对其进行建筑翻新、展陈布置,改造为薛涛纪念馆。
“这就是唐代女诗人薛涛。”8月18日上午,成都市民苏女士带着自己的孙女旧地重游。苏女士说,自己小时候也来过,听说纪念馆最近翻修了,刚好放暑假,带孩子来了解下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薛涛是我们成都人的历史文化人物,应该让下一代知晓这段历史。”
“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名公才士,骚人墨客,声流文畅,散落人间,何可一二数也。”益州绘画、益州音乐都得到人们称颂,正如杜甫笔下所写“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和“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都记录了成都当时的繁华,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孕育了才情卓然的薛涛。
薛涛除以才情著名外,还因为发明了薛涛笺闻名于世。薛涛笺是薛涛设计的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纸,因色彩丰富、赏心悦目而在当时极为流行。
“薛涛笺之所以出现在成都,得益于唐代成都造纸业、印刷业的高速发展。”李静雯介绍说,中晚唐时期,成都与扬州并称,号“扬一益二”。丝织业、造纸业、雕版印刷业等手工业成就显著。当时成都出产的益州麻纸被列为朝廷公文专用纸;1944年,在望江楼公园附近唐墓出土的“陀罗尼经咒”,是当时考古出土时代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薛涛纪念馆开馆后,接待了一拨又一拨市民和游客,讲述着这座城市的人文故事。新一轮的修缮,正是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好。走进现在的薛涛纪念馆,一段沙画视频引人注目。随着一双巧手,一抹、一画,短短数秒间,一幅幅薛涛人生图景便跃然纸上。幼年吟诗联句、少年身入乐籍、中年造纸制笺......配合相关解说,游客仿佛走进了那段岁月,窥见这位女子的一生。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诗风灵动”板块,一张解说屏正念着薛涛的《筹边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筹边楼》诗句旁画着巍峨雄浑的高山,让游客能更好地领会诗歌意境。
李静雯介绍说,除了现代科技手法的运用外,薛涛纪念馆还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漆画等手段,详细讲述了“女校书”薛涛的人生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清晰地描绘出了成都历史文化、地方风土等从唐初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
除薛涛纪念馆外,薛涛井、浣笺亭、濯锦楼、望江楼等古建筑也焕新归来。比如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浣笺亭,它用“蜀地纸业”“薛涛制笺”“丽笺传承”“笺彩飞扬”四个单元,讲述了薛涛笺的由来。离开浣笺亭前,游客还可以在一款打印机上,选择一首薛涛的诗词作品,打印在一款喜欢的薛涛笺上,将薛涛诗歌带回家。
风靡一时的薛涛笺,算得上是唐代“爆款”文化创意产品。如今它依然颇受欢迎。
在薛涛纪念馆外一处文创产品店内,有不少和薛涛有关的文创产品。“目前我们已经研发了30余种衍生文创产品,包括薛涛笺、宫扇、明信片等。”李静雯介绍说,成都大运会期间,望江楼公园接待了53批次416名大运会嘉宾,“很多嘉宾都对薛涛笺很感兴趣。我们还在继续研发更多文创产品,挖掘薛涛这个历史人物的价值,讲好成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