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人物系列:延安冤杀始末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实味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8/25 12:15:10 | 【字体:小 大】 |
里基泰阿王实味,出生于河南潢川,是一位备受称赞的才子,同时也是个情感疏离的人。他的命运,绝非他人所能左右,却最终受制于自己言辞之激烈,以及他认为坚定不移的正直性格。在他年仅41岁时,便不幸冤死,遭到秘密处决。直到一年后,才得知此事,发出了对王实味的悲痛感叹:“还我一个王实味。”但无论如何,王实味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走上了他选择的那条道路……
王实味的性格与他的父亲颇为相似,然而两人的命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时代在变迁,造就了不同的命运轨迹,尽管如此,两者的悲剧性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王实味的父亲,王耔渭,是前清举人,在一个动荡无常的时代,他的结局或许是默默无闻,或者是沉默远离。他在乡间教书一生,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贫困也使得家人难以过上优渥的生活。或许这与王实味的性格有所关联:他坚守着不为财富所动,也不因贫穷而改变初心。若无法“登高位重,食君之禄”,他宁愿“士为己死”,这种坚守本分的品格值得尊重。
17岁时,由于家境拮据,王实味无法上大学。然而,他扎实的古文基础使得他在现代文学方面游刃有余。古文不仅是文字表达的艺术,更融合了天地之气象,承载着古今变迁,寥寥数字之中蕴含无尽意境,这或许正是古文魅力之所在。受到父亲刚正的影响,加之他的才华,如果时机与机遇更为有利,也许他能够成就非凡业绩。然而,贫穷成为了最大的阻碍,“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从古至今,贫穷一直是令英雄难以施展才华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实味四处寻找生计,最终在一所无需学费的学校获得了机会,虽然实际上是为美国留学生设立的预备学校。然而,这所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仅开办一年便倒闭。他在邮局找到一份小差事,刻苦工作并积攒下钱财,同时在闲暇时刻勤奋读书,最终成绩斐然。一年后,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北大自开办以来即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聚集着当时中国最杰出的人才。王实味加入了这个优秀团队,勤奋学习,思想进步迅速,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
然而,贫困再次阻碍了他的求学之路,迫使他辍学。但他不仅拥有了学识,还收获了爱情。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之时,他与自己的旧爱刘莹重逢,刘莹之前曾是他的恋人的好朋友。两位女性都是北大的才女,一位因革命而逝,另一位刘莹则是出于对王实味才华的仰慕与对他外貌的喜爱而相爱。在王实味的第二份工作失败后,刘莹的家境富裕,挽救了王实味,两人结婚,这给了王实味极大的信心。
王实味的生活转而走向低谷,他在不同地方找到了工作,最终作为英语老师前往延安。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性格暴露出另一面——他与刘莹的约定被遗忘,与一名学生薄平展开了感情,甚至于在薄平与他结婚后,这段婚姻也以分手收场。
在延安,他因对当局的不满而发表批评文章《野百合花》,引起了极大轰动,被散布,最终被以“反革命、特务”的罪名被捕入狱。在1947年延安被轰炸后,他被转移至晋绥根据地。然而,1948年7月1日,在晋绥公安局遭遇再次轰炸时,他被秘密处决。
王实味,1946年的错误判决在1979年才得到平反。他的一生,是对人性最真实的反映,也是为理想坚持奋斗的写照。然而,他极端的性格也使他成为政治理想的牺牲品。这样的故事或许不断在历史中上演,却也成为历史的注脚。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