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奈米克官网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铁蹄践踏华夏,从卢沟桥事变到南京大屠杀,山河浸染鲜血、回荡抗争怒吼。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亿万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同仇敌忾,以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保家卫国的伟大篇章。
为铭记这段历史,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先烈,本期特别推荐下列经典抗战主题电影。这些影片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事迹,让我们仿佛亲历战场,亲眼见证先烈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为和平正义作出的伟大牺牲。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与热血担当从未褪色,那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无数中华儿女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1937年,古都北平笼罩着日本侵略者军事威胁的阴云。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驻守平津要道宛平城,全军严密防守,日军未敢妄动。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士兵为由,强行进入宛平城,遭我守军严词拒绝,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日军攻克卢沟桥,直逼北平城下,华北危急。29军在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38师师长张自忠等爱国将领的率领下奋起反抗。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支援29军。29军在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等的强攻下伤亡惨重,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领身先士卒先后战死在北平战场,展现出了中国人的气概和民族精神。在29军处境最艰难之时,张自忠只身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全国各界掀起了抗日高潮。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急。国共合作的背景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前线抗战。山西实权人物阎锡山面对“国、共、日”三股力量颇为头疼,提出“守土抗日”口号,在民族大义的影响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军抗日。朱德筹划于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险地平型关截击,115师师长临战指挥出色,成功击败板垣师团,史称“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用灵活的战术亦减轻了国军战场的压力。不久日军以优势兵力、装备围攻太原一线,蒋、阎战略判断失误,正面战场接连失败,八路军转入敌后根据地建设,自此拉开了全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欧洲战局急转直下,东方主战场腹背受敌。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江汉平原以至华中大部又落入日军之手。陕北延安,、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他们决定在这个时候,中国和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国和投降的论调,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国的日军打下当头一棒。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囚笼政策”。这场战役共有105个团,约20万人参战,史称“百团大战”。
1941年秋,为了阻止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五人接受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攻狼牙山,五位战士不畏势单力薄,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日军展开顽强的战斗。日军连续发起三次猛烈的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日军的任务。弹尽粮绝之时,五位战士没有放弃与日军进行搏杀,战斗到最后一刻。面对扑面而来的敌人,五位战士宁死不屈,跳下山崖,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1942年11月,日军两万人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 进行“血洗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山上。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战士们,在执行任务后途经马石山时,意外得知百姓将遭受日军大规模劫杀的危境,于是他们毅然决定放弃归队,留下来解救乡亲们。十名性格各异的战士在班长王殿元的指挥带领下,往返三次冲破敌人的火网,护送出群众一千多人。敌人冲了上来,战士们相互搀扶,面对敌人高唱战歌。子弹打在他们身上,他们依然挺立,藐视敌人。十名战士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之歌。
登录首都图书馆网站—“资源”—“中文资源”—“多媒体”—“雅乐经典影院数据库”(馆内使用免登录,馆外使用“一卡通”联合读者卡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