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言情小说888在东南大学,同学们的“种地DNA”早已被唤醒——不只在校内的“耕读园”挥洒汗水,更在思考如何用智慧助力远方的田野。
有同学分享说:“想要种好地,最重要的是别怕脏,手上脚下都得沾土。” 这句话,或许也正是对待农业发展的务实态度——直面问题,脚踏实地。
而地理标志,正是一种让优质农产品“不怕脏、不怕土”,反而能“土出生机、土出溢价”的智慧方案。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风味独特的农产品。而有一张国家认证的“身份证”,正成为它们走出深山、助力家乡致富的关键——
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402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1]。
当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7万余亩,更开发出菜品、饮品、化妆品等六大系列产品[2]。
当地通过申报地理标志,倒逼生产工艺标准化。2019年,“桑植白茶”成功获批。
结果令人惊喜:销量猛增、售价翻倍——一块曾经黯淡的招牌,就这样被“地理标志”擦亮,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叶子”[3]。
源自北美的黑莓,在南京溧水扎根不过数十载,因当地的环境与黑莓的原生环境惊人契合,所出产的黑莓品质甚至优于原产地。 然而,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优质的黑莓常常陷入酒香巷子深的困境,也仅是果园里的“洋果子”。
自“溧水黑莓”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命运就此改写。当地推动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如今种植面积已超万亩,更衍生出原液、冻干果、果酱、保健品等多系列深加工产品[4]。
地理标志就是一张国家级“品质证书”。许多产品在获批后迅速打开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
为了拿到这块“金字招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升级、规范。这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也为产业的大规模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市价通常比同类产品高出不少。例如云南“勐海茶”就因地理标志溢价20%以上,带动近两万人脱贫。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地理标志通过提升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
从“耕读园”的劳作,到对地理标志这类助农智慧的关注,东大人正将“耕读精神”从校园实践延伸到对对远方乡村发展的关注与助力上。地理标志,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连接的桥梁。
你的每一次关注与选择,都是在为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们,投下一张充满希望的赞成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