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帕斯卡疼痛的女人计算 1 秒内互联网各个平台上涌现的新内容,可能要以 “亿条” 来做单位。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过载的时代,内容受众对信息的聚合、筛选需求更加突出,一批垂直细分市场的创业公司在走内容聚合、分发的路径。
从 “” 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这家创业公司打的是母婴这个垂直细分市场。具体来说,掌上育儿想做的是母婴资讯的内容聚合和智能分发平台。
看起来掌上育儿的模式较轻,毕竟内容聚合跟智能分发好像依靠 “爬虫工具 + 一定算法 + 一定人工辅助” 就能完成,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的变现能力也有限。掌上育儿创始人兼 CEO 王杰认为,一方面从市场现状考虑,母婴市场确实缺少一个领跑的内容聚合平台,另一方面从切入难易度考虑,儿科医疗这个切口太倚赖线下资源,母婴电商又需要建立用户基础,妈妈社区的玩家也比较多了,综合考虑,还是从内容聚合和智能分发这种模式切入更有可能性。
王杰介绍说,掌上育儿抓的客群是 80 和 90 后的年轻妈妈,她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自身育儿经验相对较少,但出于育儿的迫切需求,对育儿资讯的需求强烈。同时,她们又缺乏对育儿信息去伪求真的辨别能力和自筛信息的精力。
掌上育儿想为年轻妈妈们提供从她们孕中到孩子 6 岁左右这段时期的内容服务,内容主要有早教方法、育儿基本理论和行为指导等等。王杰认为,这个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妈妈们的支付意愿更强,用户粘性也更容易建立。掌上育儿对用户的积累是累积式的,会基于数据沉淀 “越来越了解” 妈妈们的需要。王杰认为,如果孩子们 0~3 岁的成长经历都在掌上育儿有档案式的记录,妈妈再选择另外一个平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要花费精力去另外一个产品填写资料。
掌上育儿的一些小工具也是为增强用户粘性和丰富内容的功能性考虑的,比如说儿歌和故事功能。另外,通过” 多宝切换 “功能,用户能切换二胎、三胎宝宝的档案,无需重新注册账户;通过智能相册功能用户能为自己的宝宝建立相册,用户们能在 “广场” 内 “晒宝” 和互相点赞评论,建立社交圈子,私信交流育儿经验;通过 “问答” 功能,能向其他用户提问求助;电话医生功能则连接了上海四大儿科医院的专家,购买服务后可以无限次电话互通,但目前这块服务只有 7 个医生提供服务。不过与主要的资讯聚合和分发功能对比,这些小工具并不那么突出。
以 “爬虫工具抓取 + 邀请入驻” 的形式从微信微博等内容平台和传统媒体的母婴专栏聚合母婴资讯的相关内容后,掌上育儿以 “机器算法 + 人工辅助” 的形式对内容进行分发。目前掌上育儿的内容聚合方式还是以爬虫工具抓取为主,爬虫抓取后掌上育儿会帮大号建立用户可订阅的专区,以规避一些版权纠纷。未来,掌上育儿会挖掘培育一些妈妈 KOL 以丰富内容。
王杰认为,技术层面可能比难成为竞争优势,技术壁垒难以搭高,人工辅助的部分才是更核心的竞争力,机器算法的业务逻辑是依靠人工辅助去设立的,在完善算法这一块掌上育儿的核心团队研究了 4 年左右,投入了较大的精力。
内容分发方面,掌上育儿依靠用户自选标签和机器算法去做内容分发的差异化,用户下载掌上育儿 APP 后,无需单独注册一个 APP 专属账号,选择孩子的生日、性别后,还能自添加一些标签,比如说早产儿、敏感体质等标签,细分标签总数达到 500 个。
机器算法这一块,掌上育儿会根据孩子生日、性别的主线在不同时期的节点让用户更新标签,使标签适应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根据成长主线,掌上育儿还会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敏感时期和不同时令自动推送相应的注意事项,算法会依据用户搜索、阅读行为等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学习和自优化,使内容推送更精准,这个内容分发模式类似 “今日头条”。
掌上育儿在 2012 年夏天开始试运行,第二版 APP 在 2015 年 12 月正式上线,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 60 万 APP 用户。获客上,掌上育儿主要与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母婴大号进行合作推广,也会通过积分奖励换实物礼品(比如说将智能相册里面的照片打印成实物赠送给用户)的拉新机制进行用户间推广,跟应用市场也有合作。王杰称,掌上育儿可能会跟一些掌握线下资源的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以扩展用户,比如说跟妇幼医院的 WiFi 铺设公司合作进行线下针对性获客。
盈利方面,短期内掌上育儿还是想通过用户流量进行广告变现,用户数据沉淀足够之后,可能会试水个性化电商等盈利模式。
团队上,掌上育儿团队规模在 15 人左右,80 和 90 后的妈妈成员占到 80% 以上,创始人兼 CEO 王杰是产品、市场出身,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业务的经验较丰富,联合创始人李晓瑞是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鑫百康” 的创始人,拥有一定的儿童医疗资源,核心团队来自华为、雅培中国、苏宁易购、YY 网等企业。此前,掌上育儿已经完成了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寻求 1000 万人民币的 Pre-A 轮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