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尚包包网如果要评选这段时间一个既有话题流量,又有口碑的人物,那么TikTok的CEO
人们对他沉着冷静应对美国国会拷问的画面记忆犹新,之后他又受邀出席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即使与马斯克、贝索斯等一众科技大佬并排,气场丝毫不落下风。
试图探寻周受资成功密码的吃瓜群众很快发现,这位叱咤硅谷的新加坡精英身上,兼具东西方教育的双重基因,尤其是12岁考入新加坡华侨中学,成为一路开挂(UCL、哈佛、小米、TikTok)的起点……
他的爆红,也让对新加坡教育的讨论再次热烈了起来。不少对他投去羡慕目光的家长都在寻思:在国内有没有体验新加坡优质教育的机会呢?
还真有——答案就在广州中新知识城内的新侨学校。它是一所十二年制国际化学校,设有小学、初中和国际高中课程。
2021年,新侨学校刚创立,就以神仙颜值出了圈。校舍占地7万平方米,从宿舍到各个学科实验室,再从标准跑道到室内体育馆,一应俱全。
新侨学校也是新加坡教育在国内的试验田。它是华中的联属学校,也是唯一一所由新加坡华中国际学校共同管理的新加坡境外学校。
第一届毕业生,7位毕业生被英国G5、美国公立常春藤、澳洲八校联盟校录取;
仅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超300人次斩获全球级、国家级奖项,涵盖数学(AMC Distinction,Qualify for AIME等)、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生物(IBO 金奖等)、人文社科、体育和艺术等多个领域。
论素养,新加坡学生多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测试中领跑,最近公布的一期测试,新加坡15岁的孩子表现优异,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测试位居榜首。
周受资的母校华侨中学,是新加坡最顶尖的5所中学之一,更是牛剑重要的生源校。根据英国电讯报,2023年,华侨中学牛剑offer的数量位列全球第五,比伊顿公学还要多5枚。
面对国际课程体系里公认对能力考查最全面的IB,新加坡学生考起来也毫不含糊——多次问鼎全球第一,远高于平均分。
新加坡教育奇迹背后,分流制度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还有一个令广大学子精神紧绷的名字——“小六会考”。
“小六会考”是新加坡的小升初考试(PSLE)的俗称,不仅是新加坡教育的重要节点,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分水岭,会决定他们被分入哪种中学和课程。比如最优秀的学生会进入“直通车计划”,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大学。作为对比,成绩垫底的话就只能去职业中学,基本与大学无缘。
比如单数学考试时间就2.5小时;英语科目学生可能需要写一篇议论文来阐述自己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发现了吗?这样的考试,光靠刷题是无法应对的。这也就解释了新加坡基础教育的雄厚功力。
2024年,新侨学校成为了新加坡国际小学离校考试(iPSLE)的海外考试中心,也是中国地区唯一的考点。这意味着,新侨学校的教育水平获得了权威的认可,也更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与全球优质教育接轨的平台。
师资方面,新侨学校本就有浓厚的“新加坡基因”,课程设计由曾任华中校长的潘兆荣博士主持,在教学和管理上更是有多位新加坡教学背景的优秀老师。这种链接还在加强,学校经常把新加坡优秀的教育人士请来学校,与老师分享经验。
课程上,新侨小学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并融入原版PSLE课程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就像PSLE和新加坡教育相辅相成。成为iPSLE考点,也会进一步带动新侨学校课程的含金量。
具体来说,iPSLE考试中的英语、中文、数学和科学四门科目,也是新侨学校“学习力”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比如数学学科,新侨小学部融入了著名的“CPA教学法”:先通过具体的物品(比如2个苹果和1个苹果),再通过建模(比如加法运算),最后让学生们明白抽象的法则(2+1=3)。
CPA数学法的创始人Dr.Kho Tek Hong,如今就受邀在新侨学校担任教学智囊团顾问。
新加坡华侨中学校友,新加坡数学CPA教学法和建构数学模型图解题法的创始人和推动者,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和发展署的数学首席专科督学,并于退休后继续担任教育部数学课程和教学顾问。
英语沿用了“英文学习与阅读策略计划”(STELLAR)的思路,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替代传统的语法。在新侨,许多科目融入了英语教学,在考察学生的时候,不仅关注答案对错,也会关注学生英语的表达是否通顺。
从这些角度来看,新侨学校培养“基础能力”的教学方式,兼具了扎实的内容和先进的理念。
在弥漫着淡淡消毒水味道的生物实验室,很多同学第一次接触到了显微镜、培养皿和烧杯等器材。为了研究细菌微生物,他们亲手操作实验,终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菌的样貌;
课堂里,学生们高声谈论自己热爱的话题,有喜欢k-pop的学生,研究起了韩流文化和它背后的社会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k-pop的风光,很大程度建立在了社会和工业对艺人的剥削上;
甚至时下最流行的AI,也可以在新侨学校看到。老师们先用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AI如何识别猫狗图片,点燃学生们的兴趣,随后带着他们进入了编程的世界。现在学生们最期待的事情,是自己通过编程做出一款AI的project。
学生时期,是培养和挖掘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新侨学校G9-G10的“天赋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分成了四个方向,并且采用“项目制”以及“导师制”,保证学术扎实的同时,也能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天赋课程”不仅有学术大牛导师坐镇,还获得中新联合研究院(CSIJRI)的支持,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专业实验室,在科研工作者的指导下参与到前沿科技项目的研究。
比如独特的CCA(Co-Curricular Activities,课外辅导课)体系,覆盖学术、艺术、体育等不同领域;每周的自强时间(被称为i-Time),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将时间投入到学习、研究、社团或者自己的项目运营中去。
又比如学校会把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请到校园,让学生们与卓越近距离接触。2024年4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托达特教授做客新侨,分享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苏格兰农场男孩,成长为超分子化学和分子机器等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还对台下好奇的同学们送上了箴言:要拥有克服失败的能力。
新侨学校提倡的“公仆型”领导力,并不是简单的“领导”或者“管理”,而是着重于塑造以身作则、服务他人并推动团队共同成长的领导者。每年,新侨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往新加坡进行“领导力学习之旅”,学习解决具体的问题。
2024年,学生们在新加坡度过了7天6夜,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本土的医院以及大学,还与气候变化研究专家和新加坡环境部的官员对话,了解新加坡如何转变为智慧城市,以及在经济和生态的博弈中保持平衡。
有了种种锻炼和经历,难怪新侨的学子们面对“大场面”丝毫没有怯场:他们在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访校时落落大方地胜任接待与志愿工作,自己筹备和策划“陈嘉庚论坛”,和不同国家的同龄人交流沟通,共同解决社会及环境挑战……
最近,DeepSeek的火热,再次引得大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一个胜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
其实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自己就说过答案。毕业于浙大的他说,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不看经验,而看能力。具体看三点:基础能力、创造性以及热爱。
放到国际教育的语境里,这些素质令人眼熟,因为它们也是很多学校培养学生的宗旨和方向。而在新侨学校,已然身体力行地实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