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网虫宠物情缘新春伊始,做中学老师的小洪就拿出自己的“新作品”请朋友们观赏,也算是一份独特的拜年礼。手机屏幕上简洁的画面、紧凑的情节、拜年时发生的有趣故事,只须花上几分钟,朋友之间就能心领神会地相视一笑。这就是时下正流行的“手机电影”。
人群中,有人对着车水马龙和高楼天空举着手机摇动;列车上,有人盯着手机屏幕一脸的神秘或喜气洋洋……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手机和电影,已经亲密地联姻了。
在西方及日韩,手机电影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中国,2005年6月,被称为手机电影发轫之作的《聚焦这一刻》完成拍摄;其后,北京电影学院的“未来移动影像发展计划”聚焦“手机电影”;2006年10月,西安迎来中国首届手机电影年度盛典;日前,一年一度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启动,依然面向全国高校征集手机短片……
观如此风头,充满现代气息的手机电影似乎正迅速颠覆着传统电影。在已杀青的手机电影作品中,有充溢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人文片,也有幽默搞怪的喜剧片,不管是业界人士还是“草根”,都在热热闹闹地分享这块蛋糕。
那么,何谓手机电影?与将手机仅仅看作传播与观看媒介的传统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手机兼备了拍摄、编辑、传送、播放的功能时,才能产生真正的手机电影。手机电影就是用手机拍摄的短小电影,并可通过互联网等媒介传播。
拍摄的简便灵活、内容的贴近生活、成本的相对低廉……与DV电影相比,手机电影进一步提升了电影创作的平民化程度。
只需一部具备拍摄功能的手机,稍稍掌握些摄影和后期剪辑的技巧,再加上善于捕捉细节的双眼和感受生活的心灵,你就可以成为“导演”。这类电影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常常以简洁的画面、特写的镜头、短小精悍的故事取胜。
“大家都说过年没了年味儿,其实年味儿是要用心去细致体会的。我拍的这些故事都很普通,却反映了有趣的过年习俗。有了拍电影的手机,今后我不会放过任何有趣的生活细节。”对着太阳高举手机的小洪在人群中神采飞扬。
像小洪这样用手机拍电影并乐在其中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北京某杂志社工作的小张说:“有了可供拍摄的手机,我可以随时将生活装进镜头,手机上的摄像头就是我观看人群的‘眼睛’。”在他拍摄的手机电影里,一只小猫敏捷地爬上树,“英勇”地保护了即将倾覆的鸟巢,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感受到动物间暖暖的温情。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电影也是可以‘玩’的。我不奢求每个人的喜欢和认同,我只希望通过手机电影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小洪的博客里,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她说,“我乐意把手机电影传到博客上,这是我和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
“手机电影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但几分钟的长度限制了导演的发挥,不管怎样,手机电影终究不可能与真正的电影相比,它只是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准备参加短片大赛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小王说。
但如此个性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电影的进一步普及。一些人认为,手机电影看起来远没有传统电影画面流畅,有时情节也显得粗糙,不如看真正的电影过瘾。
尽管褒贬不一,但手机电影的出现着实让业界和爱好摄影的人们欢欣鼓舞了一回。然而,搜索提供其下载服务的各大网站,被公认的手机电影上乘新作却总在“犹抱琵琶半遮面”。手机,作为电影播放工具的功能仍明显大于拍摄。手机电影,真的实现了从时尚青年的嗜好变为一种广泛的娱乐潮流,真的能开启“人人拍电影”时代吗?手机电影是需要一套体制来约束和激励,还是将永远停留在大众娱乐的层面?是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抑或只是供大众消遣的自娱自乐?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一路走来,除去先前那些专业导演们热闹的“掺和”,手机电影的发展一直显得低调。在“草根”中,拍摄手机电影已越来越成为“个人化”的把玩时尚、表达个性的娱乐方式——用游戏的精神拍电影,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最重要。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