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暴妃“茄子、油麦菜,萝卜缨……”2019年的一天,北京顺义区“小毛驴”农场里,石嫣梳着马尾,身穿冲锋衣,正在配送车间核对货单。
谁能想到这个素面朝天、面色黝黑的女子,竟是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博士后,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的得意门生。
当年,石嫣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高跟鞋,成为一名知性小资的白领丽人。当然,对于石嫣来说,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是,一次去美国半年的留学经历,却生生让这个漂亮的城市姑娘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偏移。
石嫣出生在离北京仅2小时车程的保定市,货线后,父母都在国企上班,虽非大富大贵,但也吃喝不愁。
和普通女孩一样,石嫣也喜欢漂亮的衣服,精美的发饰,在学习之余,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2002年,石嫣高考失利,最终被河业农业大学录取,就读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爸妈这句朴素的语言,一下子点醒了迷茫的石嫣:“无论学什么,学好了,出路自然就好了。”
于是,石嫣让自己静下心来,拿出备战高考的劲头,每天穿梭在河北农大的实验室、图书馆、教室之间。
四年之后,石嫣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博连读,而她在人大的导师,则是著名的三农专家:温铁军。
温铁军带学生,与别的导师不同,他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尤其是农业专业的学生,是不是真能静下心来,真正地在田间地头学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2008年,温铁军手里有个赴美深造的名额,去学习美国的CSA,也就是“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只不过,这次不是去学校里考高分,而是真正地去美国的农场里实习。
那时,石嫣已经跟着温铁军学习了两年,她特别认可温铁军的治学理念,于是主动请缨,要去美国农场深造,准备“洋插队”。
可是,这次“洋插队”没有指定的实习单位,石嫣先在网上找了一家运营不错的农场,把自己的申请递过去,结果人家一看她填的内容,直接拒收。
也难怪,这家农场的问卷上要如实填写:是否在大太阳下连续干过一段时间的农活;是不是在大雨天也坚持劳作。
石嫣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干的最累的活,也就是走到田间地头,向农民咨询请教一番,不用说锄地了,连洗碗都不会。
眼看签证快到期了,心仪的农场又拒收了,石嫣心急如焚,这次,她放低了要求,只要对方接收就可以。
2008年4月18日,石嫣到了Earthrise农场,这是一个只有5个人的小农场,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实习生,全部的现代化设备只有一台小型拖拉机,其他全部都是手工劳作。
石嫣一看到这简陋的农场,心里嘀咕起来了:美国的农场不都是现代化吗,怎么这个农场看起来这么原始?
CSA与普通农场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是一个纯手工农场,从播种、插秧、锄草,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人去完成。
由于农场不打农药,地里的野草长得特别快,石嫣每天跪在地里,把一根一根的野草拔起来,没几天,她那双握笔敲键盘的手,就磨出了口子。
农场和美国企业一样,也执行周末双休,刚去美国的石嫣不太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她甚至幻想:我能不能少拿点工资,然后让我干一天,休一天。
可是,这个念头也只是想想而已,没什么实现的可能性,第二天醒来,还得去种地、除草。
这时,她想起临行前,温铁军鼓励她的那句话:“当年中国农村条件那么艰苦,去插队的人都坚持下来了,你也一定可以。”
在农场待了一段时间后,石嫣逐渐爱上这里:没有手机、电视、电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没有考核,一切都那么接地气,这种生活让她感到无比的踏实,冥冥之中,她好像找到了人生方向。
一下飞机,妈妈看着曾经时尚靓丽的女儿,晒得又黑又瘦,她心疼地问:“你咋像是去干农了?”
石嫣回国后,《京华时报》还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人大女博士生赴美当农民》,文章一出,就有一位老教授在网上公开指责石嫣:国家把你培养成博士,你却去种地,简直就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
面对这种质疑,石嫣淡然的回应:知识应当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只在象牙塔里做文章。
2008年底,石嫣决定在中国建立第一个CSA农场,探索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当一个“新农人”。
可是,这件事不是光有一腔热忱就能办成的,还是在读博士的石嫣,一没资金、二没土地,三没客户,只有一个理想:让有机农业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当时,大部分农户对于石嫣的理念都持怀疑态度,觉得不施化肥,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不能保证,又怕石嫣是骗子,把他们的地骗了,又给不了租金。
CSA模式,是建立在农场与客户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客户需要先支付给农场预付款,农场用这笔钱运营,等到了季节,农场再把菜送给客户,这种模式,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场的利益,也不会出现农产品大量滞销的问题。
不用说十几年前,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没多少人敢这样贸然把钱投给一个陌生人。
刚开始,石嫣像传销一样,每天在各个小区发广告,可根本没有人理睬她,社区物业差点把他们拉入黑名单。
事实上,也确实如石嫣所料,导师们对她的项目给予了鼎力支持,之后,她又把这张网扩大到同学,这批大学里的导师、同学共计十户,成了石嫣的第一批客户,每人每年6000元,一下子交5年的费用,这30万元的会费,就成了石嫣的启动资金。
为了报答这首批客户的支持,石嫣下了一个决心,即使不成功,也要保证这第一批会员的蔬菜供应。
石嫣在美国农场实习的时候,无论是土地结构,还是菜品,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可回到国内,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石嫣租下的那块地,土壤中的有机含量只有1.5%,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根本不可能长出有机蔬菜。
没办法,石嫣又给这些会员一一发去了致歉信息,因为她要改良土壤环境,首批蔬菜可能要延迟配送。
“这些会员都是好人,他们很理解我。”说起第一次违约经历,石嫣无限欣慰地说。
有了会员的支持,石嫣开始整车整车地往农场里拉有机肥,一年下来,光有机肥料的钱,就花了10多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小毛驴农场的土壤,在石嫣的呵护下,变得潮湿,疏松,即使到了冬天,也没被冻瓷实。
2011年,农场有了盼头,石嫣也博士毕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好几所大学,都向她抛来了橄榄枝,请她去当大学老师,就连父母也说:“就算不当大学老师,当个中学老师也好过种地啊。”
可石嫣没有去当大学老师,而是一边种地,一边又去清华大学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后。
当年,石嫣在美国农场干活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宝藏书籍——《四千年的农夫》,这是一本影响美国农业百年的著作,可书中所引用的经典案例,却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农业,从中国的茶,到中国的陶器……每一种,都来自乡野之间。
石嫣没想到,出国一趟,本来是想取经,却发现这是一趟寻根之旅,原来,中国才是有机农业最早的发源地。
农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而这也是石嫣选择读博士后的原因,她想把理想中的农业园建造出来。
2012年,小毛驴农场的首批蔬菜新鲜出炉,闻着泥土的芳香,石嫣深深陶醉其中,客户们的反响也很好,说一打开蔬菜箱,就能闻见阳光雨露的味道。
蔬菜的种植和地域有很大关系,而石嫣又坚持原生态,在第一年,小毛驴只有茄子、豆角等简单的品种。
一名会员在接收到了几个星期茄子后,给他们捎来一张纸条:“再吃茄子,我都要浑身冒紫光了。”
困难一个接一个,每当石嫣被农场的各种问题搅得焦头烂额时,总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那就是她的老公,程存旺。
石嫣和程存旺同为人大博士,相同的理念,同样对土地热爱,让他们很快走到一起。
一辆辆自行车组成的车队,两个由核桃雕刻的戒指,由地里的野花编成的头环,是石嫣婚礼上的全部家当。
在程存旺的支持下,石嫣的小毛驴越干越顺,地里的蔬菜品种达到了50多种,水果10多种。
然而,种菜对于石嫣的农业理想来说,只是一个开端,她的理想是把有机农业的理念推广到全国,让人们看到,农业也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
2017年,石嫣发表过一篇文章《我做农民这十年》,文章一经发出,就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
在石嫣的影响下,很多人甚至放弃了之前稳定、优渥的高薪工作,去小毛驴当新农户,和石嫣一起种菜。
十几年来,石嫣的会员也由最初的50户,增加到现在1000多户,培训人员1065名,现在,全国有1500多家农场采用了CSA模式,会员累计多达几十万户。
CSA的运营,也石嫣让尝到了甜头,从刚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年营收800万元。
从20多年前北大学子卖猪肉,到现在的清华女博士种菜,网友们对高级人才投身农业的看法,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2022年,微博上一则《清华女博士后当农民14年》的消息一出,立即冲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有学问的人,做着有底气的事。
【参考资料】《石嫣:下乡种菜的女博士》来源:CCTV农业与农村频道 2020年5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