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蛋是怎样炼成3《斯巴达300勇士》改编自黑马公司于1998年出版的战争历史漫画《300》,并非改编自真实历史,说白了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拍出来让大家过瘾的动作爽片,所以用一部历史剧的标准去要求人家是不公平的。
不过爽归爽,这部电影中究竟有多少情节符合真实的历史事实呢?今天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
斯巴达属于古希腊地区众多自由城邦之一,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端,以严酷的纪律和军事优先的寡头政治而闻名。
影片的开头就为我们展现了斯巴达人从出生起就要经历严苛的考验,所有的斯巴达新生儿需要被检查有没有缺陷和畸形,只有健康完美的才有资格活下来,被检查出缺陷的婴儿会被淹死在葡萄酒中弃尸荒野,这些情况的确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斯巴达男孩在七岁之前跟随双亲生活,但是七岁之后便会被编入“少年团”开始基本的军事训练。这种训练会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期间他们遭到鞭打和虐待是家常便饭,目的就是去除他们内心软弱的一面,将他们训练成完全服从的战争工具。有记录显示这些男孩会被集体施以鞭刑,直到大部分人因为疼痛而昏厥,只有最后还能站着的那个会得到一些奖励和荣誉。
在寒冷的冬季,这些斯巴达孩子会被驱逐出城,身上只允许披一件单衣,目的是训练他们的生存能力,虽然不像影片中展现的那样需要猎杀野外的巨狼那么夸张,但他们的确需要独自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就会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这正是训练者想要的。
这个过程会淘汰大量的斯巴达儿童,十多年下来,能够通过训练且存活下来的当然战斗力爆表。这些斯巴达战士从20岁左右正式进入军队服役,同时也获得了可以与配偶结合的权利,一般服役至45岁左右便会退役(当时斯巴达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国家会赋予他们比较优厚的待遇,但仍旧需要作为预备役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可以说,斯巴达人的男性一生都在进行或者准备战斗,他们的公民教育也是以军事优先,文化教育常常被忽略,普通民众只需要看懂命令和掌握简单的生活用语就已经足够,这和上百里之外,崇尚自由,热爱科学和哲理的雅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传闻说,雅典人已经拒绝了你们,如果那些哲学家和喜欢小男孩的家伙都敢拒绝你们那个薛西斯的话,斯巴达当然也不会辜负自己的名声。”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斯巴达一直瞧不起那些缺乏男子气概的雅典人(相对斯巴达而言),其实在历史上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只不过这次因为需要面对共同的异族敌人他们才站在了一起。
而这种矛盾在波斯人退却之后果然引发了一场希腊地区的内战,即伯罗奔尼撒战争,不过这与本期的主题无关,就不展开讲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斯巴达的女性,她们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不像其他希腊城邦中的女性那样地位低下。
真正的斯巴达女性不需要承担社会劳动,但是需要和男性一样参加军事训练,不过这不是为了上战场打仗。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女性才能生下更强壮的后代,所以她们在希腊地区以泼辣和美丽著称。另一部史诗电影《特洛伊》中海伦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美丽的女性”就是来自斯巴达。
但问题是,所有的斯巴达男性整天锻炼身体准备打仗,所有的斯巴达女性也是整天锻炼身体准备生娃,谁来从事生产活动呢?很显然斯巴达还需要另外一套社会制度来保证战争机器可以稳定运行,那就是他们的奴隶制度。
斯巴达由多利亚人(也是希腊地区的人种之一)建立,他们通过武力征服了原本生活在斯巴达的迈锡尼人,随即又通过一系列陆地上的扩张形成了目前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战争奴隶,他们就成了斯巴达负责生产劳动的主体,在国内被称为“黑劳士”(Heílôtes)。这些人除了工作,没有任何权利,属于奴隶主的私产(从这个角度看来,斯巴达人也不比波斯人好多少),希波战争时期,他们的数量大约在十万左右。
另外在“黑劳士”之上还有一个中间阶层,他们是多利亚人在征服战争过程中主动归顺的居民,被称为“庇里阿西人”(Perioeci)。他们作为自由民,可以拥有财产和一部分公民权利,但没有政治权利,只能从事手工业和商贩这些职业,数量大约在五万人左右。
在这些人之上,就是所谓的斯巴达人。真正的斯巴达人由于其内部残酷的淘汰制度,数量十分稀少,大约只有一万人左右,不过就是凭借这套等级制度和精良的武备,他们统治了数倍于自身的其他民族。
所以不要对影片中斯巴达人才派出300精兵应战而感到奇怪,斯巴达人实在是不多呀。
说到这里才刚刚讲到《斯巴达300勇士》这部电影的主题,即公元前499年开始的一系列希波战争,而电影中表现的300名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正是这些战争中的一部分。
波斯帝国由居鲁士二世吞并了古巴比伦之后正式建立,并在后来的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手中被发扬光大,成为横跨欧、亚、非三片大陆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就曾经入侵过希腊地区,期间虽然攻下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却在挥师雅典的过程中,于著名的马拉松战役被希腊联军以劣势兵力击败,波斯人的第一次入侵不得不就此止步。
到了公元前480年,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继位,他亲自率领历史上从未见过的30万大军入侵希腊,史称第二次希波战争。
大军一到,众多希腊城邦望风而降,只剩下不多的几个城邦仍在坚守,其中就包括斯巴达和雅典,影片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我就不从帝国占领土地的大小来比较了,因为如果展现波斯帝国全境的话,希腊地区只不过存在于帝国西北的一个小角落里。单论人口数量的话,当时的希腊地区仅有大约六十万人,而波斯帝国控制的人口超过了八百万(另外一种说法是一千三百万),两国的差距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面对波斯大军,仅剩的几个希腊城邦不得不放弃过往的恩怨,在斯巴达和雅典的领导下组成联军一同对抗强敌。由于斯巴达常年以来都以陆军的强悍著称,所以路上联军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指挥。
这里需要提一句,虽然列奥尼达一世身为斯巴达国王,但实际权力不大,因为当时的斯巴达实行二王制,即一个城邦中有双元首,列奥尼达一世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另外所谓的“双元首”也只是负责军事和外交,在对内事务上由元老院负责,所以两个国王和元老院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衡。电影中当然没有办法表现得那么复杂,把列奥尼达一世拍成斯巴达独一的王。
其中有一个细节:开战前列奥尼达一世带着自己的计划和黄金去寻求“神谕者”的祝福,所谓的神谕者正是代表了现实中的元老院,这个情节多少反应了一部分史实,那就是斯巴达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无法百分之一百地发挥这架军事机器的可怕实力。
所以列奥尼达一世不得不仅带300名斯巴达精兵出战,在所有希腊联军中人数最少,不过即便是这样,其他城邦还是公认斯巴达国王为陆军的指挥,可见斯巴达在其他城邦中的地位。
这支大约五千人的联军驻扎在温泉关阻击波斯军队,为其他城邦动员军队争取时间。温泉关战役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和电影中表现得差不多,头两天时间里,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杀戮。
一方面,列奥尼达一世选择的地形的确十分利于防守;另一方面,希腊人派出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装备上要远远好于波斯军队。
是的,他们可没有像电影里那样赤膊上阵,斯巴达人挺疯的,但还不至于这么疯。
其实波斯人在几十年前的马拉松战役就已经领教过希腊联军在陆地上的作战方式,他们用盾牌和长枪组成步兵方阵,方阵中每一个都是全副武装的重装步兵。
据说当时一套完整的斯巴达步兵装备包括:9公斤的金属圆盾,16公斤的皮质和金属胸甲,4公斤的皮质和金属头盔,2-3公斤的长矛以及一把副武器,另外还根据需要配备腕甲和胫甲。一名士兵在不计算给养的情况下,负重就超过了35公斤,这在当时的营养条件下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那个时候马还是稀罕玩意儿,而且在马蹬发明之前,对战马的使用主要以战车为主,所以电影中波斯骑兵向斯巴达方阵冲锋的场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希腊联军的步兵方阵基本上就是当时陆战的最强战法,但是薛西斯偏偏不信邪,非要拿人往人家刀口上填,再加上地形的劣势,才造成了三十万人对阵五千人时久攻不下的窘态。
波斯人的军队构成五花八门,有之前被征服地区派遣的军队,有小亚细亚地区的奴隶组成的军队,还有大量雇佣军混杂其间。武器装备自然也五花八门,三十万人的军队拥挤在希腊的海滩上,后勤补给混乱不堪。据说在战役初期,波斯军队向希腊联军发射的箭矢都是没有金属箭头的木箭,接触到希腊人的金属圆盾居然都被弹开了,大家可以想象使用这种装备的军队怎么会有战斗力。
其实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其他希腊城邦的援军一道,薛西斯所有三十万人有可能都会葬送在这里。好在到了战役第三天,有一个希腊牧羊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将一条可以通往联军背后的山中小径通报给了薛西斯(电影中是一名残疾的斯巴达人)。
不过老练的列奥尼达一世当然也想到过这一点,他之前就在这条小路的山脊上部署了大约800名佛西斯人,不过可能是这群佛西斯人过于松懈,也可能是他们本来就缺乏战斗意志,总之波斯大军杀到的时候这群佛西斯人一哄而散,根本没有起到任何预警的作用。
留给列奥尼达一世的时间不够所有希腊联军撤离,所以他才决定让自己和所有300名斯巴达精兵断后,抵挡正面的波斯军队,为联军的撤退争取时间。所以从第三天开始,才是线万波斯大军。
最后这300人当然被汹涌而来的波斯人淹没,和他们一起死去的还有大约600名自愿留下的希腊联军,波斯人那边的死伤缺乏确切的统计,大约损失了超过四万人(反正大部分都是奴隶和征服地的军队,薛西斯也不心疼)。
虽然拿下了温泉关(其实对薛西斯来说没有什么战略价值),波斯军队的士气遭到重创,随后又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被雅典领导的希腊海军击败,整个波斯军队人心涣散,这一次对希腊的入侵只好草草收场。
此战过后,列奥尼达一世的尸体遭到羞辱,头颅被薛西斯下令割下,直到薛西斯死后,希腊和波斯之间签订和约,列奥尼达一世的尸骸才被送回斯巴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