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佳人在互联网创业时代,“风口”成了热词,似乎只要抢占到“风口”,创业者就能平步青云,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即使是走在处于“风口”的创业之路上,但想要成功还是得不断披荆斩棘。
2010年创立的ZAKER,是国内最早做资讯类阅读的APP之一。“我创业的初始期,正好是移动互联网爆发期,我感恩这个时代给我的机会。”创始人兼CEO李森和说。
回溯李森和的创业道路,是众多80后成功创业者的一个缩影——前期,精准找到“风口”;中期,面临市场从野蛮生长到逐步规范后产生的阵痛;后期,遭遇强大资本进入市场的冲击。因此,在资本林立的市场里,如何找准定位,不被资本裹挟,成了李森和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如果创业者愿意一直拥抱变化,有敢于挑战和接纳的精神,愿意做‘涌动在潮头’的人,那么我们永远是‘后浪’。”
生于1982年的李森和,是典型的潮汕理工男。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最大的兴趣爱好是写代码。即使是到了现在,李森和血液里仍然流淌着理工男的气息。虽然已是企业的CEO,可是李森和依然保持着写代码的习惯,理平头、戴黑框眼镜、即便接受媒体采访,大多数时间他依然穿着或黑或白的T恤,踏着一双运动鞋。
这样的搭配,在资本横流的互联网创业界中,更像是“初心”的具象化表现。李森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创业者”,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保持初心是最重要的。
即使早早占领了“风口”,他并不认为之后的创业道路是一片坦途。李森和说,他不迷信“风口”,尤其是在行业变化迅速的当下,所谓的“风口”也许两三个月就会被调整,“相较而言,我觉得保持创业者心态比抢占风口更重要。”
“互联网创业路上,‘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状态,最大的困难是行业的不确定性,但如果一个行业是四平八稳的,那么创业机会就不会多。反倒是一些新的浪潮,或者行业的重新整合和变动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李森和坦言,过去的自己身上保留着理工男的特点,遇到问题喜欢“死磕”。
“原来的我认为有什么问题,那就得跟问题死磕,比别人勤奋,就能跑在别人前面。”李森和说,这样的思考方式,似乎是从小听着“笨鸟先飞”、“龟兔赛跑”等故事长大的80后,在学校和家庭里培养起来的传统模式。
但在当下时代的创业道路上,李森和发现这样的传统路径已不再走得通,一旦行业产生新变化,很多原来的策略都需要进行调整,“死磕”解决不了问题,拥有随时更新的头脑和不被每一次变化抛弃的能力,才是互联网创业道路上最重要的武器,“比如新一代用户的心态变化了,不再保持此前的使用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再对此前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消费,但是你又不是这一代人,不清楚现在的年轻人怎么思考。那么这时候产品、项目是否与用户匹配就是问题了。”
李森和说,ZAKER初创时期,他甚至看不懂报表,不懂得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很多东西都需要在过程中慢慢熟悉,别人帮不了我。”回忆起那段时光,李森和说,“但现在我认为那时也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抱着学习的心态,会发现创业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新鲜事。”那段时光之于李森和,似乎是从一个简单的理工男到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转变,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需要与团队共同成长,把个人命运与团队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据最新数据显示,ZAKER目前拥有2.3亿用户,1950万日均活跃用户,但李森和认为自己的创业,仍然在路上,“敢于打破常规,拥抱变化,保持初心,这就是我眼中的创业者。”
2010年12月,ZAKER在广州诞生。据资料显示,这是全国最早的资讯类阅读的APP平台之一。
李森和说,当时正值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年代,而自己是重度资讯读者,对资讯和信息的获取有很强的欲望,同时他也是一名杂志爱好者,收藏了很多喜欢的杂志。此前李森和在做电子杂志期间,看到了用户的阅读量等信息,断定了这个行业之后会发生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来之前,很多内容的供应者看不到这样一个机会,但我看到了一个机会,我们可以把优质内容搬到移动互联网上,让用户很舒服和高效地阅读,反过来我们还能帮内容的生产者把内容发行,以这样的方式来寻求合作关系。”秉着这样的理念,2010年ZAKER应运而生,产品推出后短短两年内就迅速笼络到了3000多万用户。
可是这样的一个风口,也迅速被各大巨头瞄准,几年内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手机客户端,甚至推出与ZAKER属性一致的专注资讯整合平台。与各大资本巨头在同一片海域竞赛,ZAKER面临着被“航母”包围的局面。
李森和更愿意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局面,“资本的进入,客观上对我们肯定有影响,但我也相信媒体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每一种内容定位,都有它的受众人群,我们只需要服务好我们所定位的人群。”
如今,传统媒体行业正在集体转型,而各路资本也在不断围剿,如此情形下,ZAKER怎么样才能突围?李森和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定位要足够坚定。“ZAKER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我们的定力比较足,这些年都立足在这个领域耕耘。”李森和对ZAKER的定位非常清晰,“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所掌握的资源也非常有限,与巨头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们希望聚焦在优势的领域。”
此外,ZAKER也在走一条全新的路径,李森和表示,“目前国内媒体转型是大趋势,我们会想怎么去帮助媒体进行转型,ZAKER的这一策略在行业里还是比较有差异化的。”
在布满荆棘的创业道路上,这不是ZAKER第一次面临冲击。创业初期,ZAKER曾经被推到过生死存亡的边缘。李森和回忆,2012年移动互联网属于百花齐放、乱象丛生的时期,在ZAKER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突然被指没有新闻资质牌照。“这个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属于无证经营,面临关门的压力,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这有很大的冲击。”李森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面临压力,团队自省,发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前期未曾与主管部门进行主动沟通,加上定位高端以及输送内容国际化,甚至当时很多人不知道ZAKER是中国人自己做的APP,以为ZAKER是一款海外APP。
“这个时候团队主动地去把公司的经营模式、理念跟主管部门沟通,获得指导。” 李森和说,之后几年ZAKER一直以‘传递价值资讯’为理念,拥抱传统媒体,与报业集团积极合作,后续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认可,顺利地拿到了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
在此次新冠疫情报道中,ZAKER交出的成绩单再次证明,李森和坚持的“内容差异化”这一优势,成为了竞争赛道中有利的突围工具。
2月初,在抗击疫情关键时期,ZAKER迅速上线一级TAB“战疫”,将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聚焦于最显著入口。同时,ZAKER还携手20余家战略融媒体合作伙伴,策划疫情防控等相关内容,传递科普知识与防疫正能量。
同时,ZAKER利用技术优势,开发推出“全国疫情实时追踪”“疫情实时地图”等查询工具。此外,ZAKER还针对疫情资讯进行早报/晚报全网推送,并通过《疫情今日必读》汇总每日资讯要点,让大家不错过每一条重要信息,全方位立体呈现疫情动态。
李森和说,在疫情发生后,ZAKER借助自身融媒体战略的优势,与20多家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渠道、技术等资源上充分共享达到双赢,“我们发现,当移动端行业趋于成熟,技术发展也到了一定阶段后,追逐优质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我们更多的侧重点在于服务内容创作者。”基于以上判断,ZAKER近几年确立了区域融媒体战略,联合传统的机构媒体,为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其提高内容的生产效率,制作出更符合移动互联网需要的内容形态,进行转型。
“接下来的重点,依然是坚持内容精细化运营,继续推进区域融媒体战略。”李森和说。
ZAKER不是李森和的第一次创业,但是他最严肃的一次。如果把他曾经的数次创业比作是恋爱,那ZAKER对李森和而言,就是婚姻。
过去的创业经历,给了李森和很多历练和经验,用李森和自己的话来说,他创业的次数已经多到“数不清”,他把自己对互联网创业的热情戏称为“爱折腾”。
李森和热爱写代码,高考填报志愿时,只写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室友们都在熬夜玩儿电脑游戏的时候,李森和也在电脑前熬夜,但不同的是,李森和是在写代码。“我不认为熬夜写代码是一种辛苦,这就是我热爱的东西。”
李森和的大学时代,就已经接触到了互联网创业。他告诉红星新闻,大约在2002年左右,李森和开始做一些网站类创业,“做了音乐网站、视频网站、视频搜索、SNS社交网站、电子阅读等,之后做过手机铃声,用户下载铃声我会有一定收入。”这些尝试,给学生时代的李森和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他印象最深的是做某知名搜索网站的广告,收到该公司寄来的一张2000美元的支票,“当时我很兴奋,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做网站能赚钱。”到了2003年,李森和开始尝试做手机铃声下载网站,“最高峰时期,一个月能赚二三十万元。”但李森和说,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并不强烈,大学期间这样的收入,让他和同龄人比起来,是绝对的“富翁”,但他并没有将这些钱用来买车或进行奢侈消费,“我在物质方面会比较低调,对物质方面追求的不太敏感。”
但比起一笔笔资金的入账,看到自己建立网站流量的暴增,更让李森和开心。“我认为我走的路还是比较顺的,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能找到一个工作与自己的喜好深度捆绑,本身就不容易。”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业经验带给自己的幸福感,李森和说,他特别喜欢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分享给更年轻的创业者,但他从未把自己与更年轻的创业者划分为“前浪”和“后浪”。
李森和认为,在创业的道路上,风云变幻莫测,永远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但得要保持创业初心。“如果创业者愿意一直拥抱变化,有敢于挑战和接纳的精神,愿意做‘涌动在潮头’的人,那么我们永远是 ‘后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