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酱今年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收官之年。我市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开始,对全市279个行政村全部进行了文物普查,覆盖率100%。3年来,共调查登记确认不可移动文物252处(古遗址14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153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近现代建筑79处,其他2处)。
我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业绩可圈可点,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褒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博物馆原馆长李国耀先生的创新思维和努力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李国耀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从事数学教学。1985年跨行调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就文物考古这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言,李国耀是典型的“门外汉”。然而,李国耀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勤于学习。从事文博事业20多年来,李国耀先后参与编写了《龙虬庄遗址》、《古文游台》两本近20万字的介绍高邮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的专册。他是《周邶墩遗址发掘报告》的执笔者之一,是《江苏省文物地图集》、《江苏文物古迹通览高邮》撰稿人。他还以副主编及主要编纂者之一的身份参与了大型考古发掘报告《龙虬庄》的编辑工作。
李国耀曾参加龙虬庄遗址、周邶墩遗址、周巷陶河遗址等一批重要遗址的发掘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龙虬庄遗址的发掘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个新发现改写了关于江淮东部史前文化的争议,极具重要的学术价值。
从1993年龙虬庄遗址的发掘,到1997年龙虬庄研讨会的召开,再到2004年龙虬庄遗址博物馆的建成,这10年中无处不留有李国耀辛勤的汗水。在李国耀担任市文物科科长、市博物馆馆长期间,他以事业为重、以馆为家,先后圆满地完成了《龙虬庄出土文物陈列》、《高邮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又称《高邮五千年》)、《汪曾祺文学馆》以及“秦观词社”、“名人园”等布展陈列工作。由于他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高邮的文博事业在扬州乃至江苏省有了较高的美誉度,并数次得到国家和省、扬州文博部门的高度赞誉。
高邮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现有盂城驿、龙虬庄、高邮当铺和高邮明清里运河故道4处“国保”单位。这4处“国保”的成功申报,李国耀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资料工作。目前,李国耀正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精神,为高邮的文游台、镇国寺塔等古迹名胜申报“国保”而不辞辛劳地忙碌。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10月启动,其时,李国耀因年龄原因已退居“二线”,但对文博工作无限热爱的他说:“这是我站好的最后一班岗,成就大事业的最好机遇。”
于是,李国耀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他起草的《高邮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意见》,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下发。在普查期间,每年2月为文物普查宣传月。为搞好宣传工作,李国耀还编写文物普查资料,并通过短信、漫画、宣传手册等形式广为传播。
为使文物普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李国耀在全市组织了两次文物普查人员培训班,5次分片召开农村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为全市21个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和文物普查骨干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此外,李国耀还编写了《全市文物普查规划(实施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文物普查人员在实际普查中的工作效率。这些稳妥扎实、操作性强的文物普查措施,被李国耀以“一个目标、两个保证、五个到位,高邮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工作”为题撰文,在2009年5月22日《中国文物报》上刊出。由李国耀拍摄的市文物普查新闻图片,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图片展中获得优秀奖。
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与李国耀及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克服地域广、气温高、任务重诸多困难因素,辛勤付出不无关系。通过走访、座谈和地毯式拉网的勘查,高邮的野外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高邮城区重要发现有:“老字号”王万丰酱醋店、益泰源粮行、李顺兴蛋行、大同医院、徐平羽故居、救火会会址等;在乡村重要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左家遗址、骑龙村汉墓群、京江会馆等;发现的近现代史迹有: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等。新发现京杭大运河明清年代的马棚救生港水闸、南宋铁钱出土地和见证高邮建城历史的南水关、北水关等。以上这些新发现的文物点,具有较重要的历史、文物、科学价值,为高邮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以及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丰富翔实的资料。
我市文物普查办公室被评为江苏省文物普查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李国耀这些年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物局先进工作者、江苏文物地图集先进个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并作为市第二批优秀人才入选《人才风采录》。近期,他又完成了18万字的《高邮市第三次全国普查工作汇报》的编写。
“甲子”是我国传统的纪年单位之一,“甲子之年”的李国耀“半路出家”从事文博事业,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为家乡、为国家的文物事业做出了“青史留名”的业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良信息举报电线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