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斋糕点2007年2月19日,是被人们称为“世纪伟人”的逝世十周年的日子。
2月9日,一篇题为《翻译评价:在独特的历史关头他无法取代》的文章在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被放在显著位置。撰稿人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曾担任过英文翻译,现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的高志凯博士。
虽然担任过的英文翻译,陪同接见诸多重要国际政要,现年45岁的高志凯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一个当时只有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凭什么成为“世纪伟人”与世界对话的纽带?这段经历给他的人生又打上了什么样的烙印?
2月11日上午10时,记者与高志凯相约在中海油大厦12楼见面。这间足有4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悬挂着高志凯陪同会见外宾以及老布什、克林顿等国际政要的照片。
“现在的中国,一睁眼所看到的这些场景是小平二三十年前就预言到的。”高志凯望着窗外朝阳门外大街车水马龙的景象,由衷喟叹,“他在我的眼里,就是先知。”
高志凯给担任英文翻译的时候,只有23岁,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毕业进入外交部也才两年,不过,他是研究生毕业。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为“青周”):给当贴身英文翻译,这个特殊的差事怎么落在您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身上?
高志凯(以下简称“高”):我给小平当翻译说起来既偶然又必然。说偶然,当时外交部英文翻译室和其他语种比起来,算是个大处室了。从英文室要被选为国家最高级别领导人的翻译,概率也不高,我是幸运的。
但我能够成为小平的翻译其实也是必然的。首先,我个人就是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人。1977年小平决定恢复高考,我15岁,正读高一也考上了苏州大学外语系;读大三时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一年后又考取了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硕士毕业后分派到外交部翻译室当译员。
当时国家普遍缺少人才,我进外交部的时候,英文室也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周文重、施燕华等前辈已经在一线工作了十年二十多年,急需后来者替补。
高:很多人说我有语言天赋,其实我自己明白,我在外交部的成就主要靠勤奋好学。在外交部工作我一直住在翻译室的打字间里。打字间里有一张小床,白天把铺盖收起来,晚上就在这张小床睡觉,一下子就是5年。那段岁月里,同事们下班以后,我就会继续在办公室工作学习,经常是用晚上的时间,提前完成原本应该是在第二天完成的笔译工作。这样,第二天上班时,当其他同志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通常已经完成了任务,又可以接受新的工作了。日复一日,对自己的锻炼是巨大的,收益是无价的。在外交部的岁月,我就像是一块海绵,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