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希亚战记性灵、诗缘情、民惟邦本、有德者必有言……这些从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中沉淀下来的美丽词语,成为了中华传统词汇的权威版本。
昨天,“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我市公布了最新成果——凝聚了70余位文、史、哲等学科及英语翻译领域顶尖学者智慧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丛书第一辑正式在重庆发布。
丛书出版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工作人员介绍,首批入选的100条术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有入选丛书的术语均配有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供海内外读者参考。
外研社介绍,首批整理、翻译的100条术语内容涉及文艺、历史、哲学三大学科领域。其中既包括“道”“仁”“义”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 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也有“阴阳”“诗言志”“修齐治平”等属于交叉学科的术语,“不学诗,无以言”“玄览”等则是第一次作为学科术语被挖掘整理。
这些术语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词汇中挑选出来的呢?工作人员说,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筛选的标准,不仅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而且不收录辛亥革命以后出现的现当代思想文化术语。
李学勤、林戊荪、叶嘉莹、张岂之等著名学者担任顾问,70余位文、史、哲等学科辑英语翻译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应邀组成专家学术团队。
所有入选的术语,不仅必须是在数千年岁月里凝固成词或短语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还必须是由中华民族创造或者构建。而像“般若”外来词,必须已经融入中华思想文化,并由中华民族赋予其新的含义或内容才能入选。
为什么要邀请如此众多的专家和顶尖学者实施这项工程?工作人员说,当今世界已进入文化多元与话语多极时代,世界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 文明,其流动融合之快、之广、之深都超过历史任何时期。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的思想文化和话语体系,都应在世界文明、世界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基于此,2014年初,为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工程”旨在梳理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 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为了方便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推动国家间的平等对话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借鉴,丛 书中所有入选的术语,全部都被翻译成了英语。
“阴阳”译为Yin and Yang,“道”译为Dao……这是来自英语翻译领域国内外顶尖学者为术语给出的译文。
工作人员说,很难找到合适的英语对应词汇,这是文化对外传播翻译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一个挑战。直接将术语的汉语拼音作为翻译,这绝对不是“懒汉思维”,而恰恰是为了保留文化的基因。
工作人员解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既要让老外看得懂,不牺牲外文的美感,也要保证不背离中文意思,不走样。当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瞄准的不仅 是少数学者,还是对中国感兴趣的普通人,包括老师、学生、商人、记者等,需要用平实的语言把深奥的哲理表达出来。“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就译文提出更好的意 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