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围魏救赵齐国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博弈智慧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14 9:25:13 | 【字体:小 大】 |
喂痞子别太坏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在公元前354年,魏国的魏惠王想要报失去中山的仇,就派庞涓去打中山。中山原本是魏国的一个小国,被魏国占领了,但是后来被赵国趁魏国办丧事的时候占领了。
庞涓觉得中山离赵国很近,还不如直接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这样既能报旧仇,又能有其他的好处。魏王同意了,给了庞涓五百辆战车,让他带兵去打邯郸。邯郸被围后,赵王就向齐国求救,并且承诺如果齐国能解围,他就把中山送给齐国。齐威王同意了,让田忌做将军,让从魏国逃出来的孙膑当军师。
孙膑曾经和庞涓是同学,对用兵的方法很了解。魏王为了得到孙膑,给了他很多钱,当时庞涓也在魏国。庞涓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孙膑,害怕孙膑比自己更有才能,就用了毒刑让孙膑残疾,砍了他的双腿,在他的脸上刺字,想让他不能走路,还想让他不好意思见人。后来孙膑假装疯了,被齐国的使者救了,逃到了齐国。这是关于庞涓和孙膑以前的事。
田忌和孙膑带着士兵们来到了魏国和赵国的交界处,田忌想直接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孙膑却拦住了他:“解开一团乱麻的绳子,不能用手去打,化解矛盾冲突,不能亲自参加战斗。解决争端要抓住关键,乘虚而入,让双方受到约束才能够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把所有的精兵都调出来了,如果我们直接攻打魏国,庞涓一定会回来救他,这样邯郸的危机就自然解决了。我们再在他回程的路上埋伏,他的军队一定会打败仗。”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结果,魏国的军队离开了邯郸,回来的路上又被埋伏,和齐国在桂陵展开了一场战斗。魏国的士兵们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了一下残部,退回了大梁。
齐军取得了胜利,赵国的危机也因此解除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再过了十三年,齐魏两国的军队又在战场上相遇了,庞涓再次陷入了孙膑的埋伏,他意识到自己的智慧用尽了,军队也失败了,于是就自杀了。孙膑因为这个战功而名扬天下,他的兵法也被世世代代传颂。
围魏救赵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避实就虚的战略思想,而这一原则在今天的许多领域同样适用。当我们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要直接与其进行正面的交锋,而应避其锋芒,从侧面攻击对手比较薄弱的要害部位,这样就可以分散、瓦解对手的力量,从而在竞争中轻松取胜。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