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院三国刷急速令一家扎根山水间的银行,一家知你懂你的银行,这是沂水农商银行对自己的清晰定位,也是对沂蒙大地这片热土的深情守望。
樱桃园里,支行行长与果农围坐树旁相谈甚欢,手里捏着刚拟好的合作方案——联合民宿为樱桃搭建直播售货渠道,让酸甜果香顺着网线飘向全国;企业园区内,客户经理带着定制化金融服务包挨家走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小微企业的设备更新计划、资金周转需求,“一企一策”的承诺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街边店铺中,沂水农商银行异业联盟生活圈平台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店主对着不断刷新的订单清单笑着打包……这些镜头里的画面,正是沂水农商银行深耕县域的日常缩影。
“首贷培植”“共富达人”“长期陪伴”“异业联盟”“网格营销”“利他思维”,一个个关键词串联起这家县域银行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轨迹。近年来,沂水农商银行以“利他思维”为核心理念,以“网格营销”为重要抓手,深耕首贷培植、共富达人、长期陪伴、异业联盟等特色服务,让“知你懂你、同心同行”的品牌在山水间愈发响亮,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与县域经济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初秋的沂蒙山深处,山间的草木依然葱茏,生机勃勃。在夏蔚镇,连绵的樱桃园枝繁叶茂。种植大户李明山站在自家樱桃园里,正和沂水农商银行王庄支行支行行长热切交谈。“今年秋天把这100亩樱桃树扣上大棚,来年就能早上市俩月!”李明山眼中充满期待。此前,60万元的投资门槛让他的“大棚梦”一直搁浅。如今,有了沂水农商银行“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们全力支持。”这份金融承诺,他的梦想终于触手可及。
离樱桃园不远处,名为“取舍”的民宿悄然点缀于群山绿意之间。石板小径、山石老屋,从落地窗望去,山峦环绕,满目青翠。这里不仅风光旖旎,更是历史厚重的沂蒙山根据地核心区、《大众日报》诞生地,红色基因与自然禀赋在此交融。
一个关系到“味蕾经济”的樱桃产业,一个承载“诗与远方”的文旅项目,看似路径不同,却在沂水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服务的“枢纽”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共同描绘出一幅山乡共富的振兴画卷。
李明山作为临沂樱桃协会副会长,得到了沂水农商银行185万元的贷款授信。手握480亩果园和多年种植经验的他,不仅是樱桃产业的深耕者,更是沂水农商银行精心选树的“共富达人”中的一员。沂水农商银行敏锐地洞察到产业链的潜能:依托王庄作为“红色根据地”的历史品牌和一年一度樱桃节的强大引流效应,计划通过扶持像“取舍”这样的精品民宿项目,借力其宣传展示平台,将流量精准引导至樱桃产业的线上直销,利用电商平台打响“王庄樱桃”品牌,进而构想一个集种植、深加工、电商直播、樱桃文化展示与交易市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共富产业体系”。在这过程中,沂水农商银行既是资金的支持者,也是方案的推手,积极衔接资源,为樱桃种植户们和线上销售的渠道建设提供“首贷培植”等金融支撑。
推动“首贷培植”,正是沂水农商银行激活乡村产业的关键支点。沂水农商银行创新实践,搭建起“村书记+支行行长”的桥梁纽带,联合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举办“金融助力富民强村”产业项目观摩会,深入乡村发掘潜力项目。截至目前,已梳理39个致富项目,并据此指导农区网点量身定制了21份推广方案。截至6月末,新增首贷培植客户3065户,发放贷款9.2亿元。
如何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沂水农商银行形成了一套“选育结合、复制推广”的成熟路径:
树立标杆,激活信贷需求:在各乡镇精准遴选1-2个前景优、效益高的“共富项目”,在各村发掘1-2位“致富带头人”。通过拍摄沂水农商银行版的《致富经》宣传片,推广其成功的技术、管理、销售模式,并同步注入资金助其成长壮大,继而辐射带动周边百姓。“选树典型、复制经验、资金赋能、带动共富”的生态链已然成型。
赋能“共富达人”,助力项目落地生根:针对像李明山这样有经验、有组织能力的“能人”,沂水农商银行授予其“共富达人”称号,纳入“共富达人库”重点扶持,现已入库114人,发放贷款3.7亿元。沂水农商银行帮助他们复制推广项目,提供创业基金,引领同乡村民共同致富。
汇聚“共富合伙人”,破解项目瓶颈:面对许多有可行项目但苦于缺资金、缺市场资源的带头人,沂水农商银行启动“共富合伙人”计划,不仅提供启动资金,更积极牵线搭桥,链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助力项目真正落地开花。如今,已成功招募“共富合伙人”979人。
从樱桃枝头挂满希望的果实,到老屋民宿迎接山外来客,沂水农商银行凭借创新的金融模式——“首贷培植”筑基、“共富达人”领路、“共富合伙人”聚力,精准识别并赋能乡村产业链的每个关键环节,将资本、资源与人的动能深度链接,正一笔一画,在层峦叠翠的沂蒙山区,描绘出一条坚实而温暖的共同富裕新路径。
在山东沂水机床厂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崭新的大中型车床正有序下线。“多亏了沂水农商银行2000万‘科技成果转化贷’,我们的30项专利终于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企业负责人难掩激动。这笔贷款的背后,是沂水农商银行坚守“长期主义”,以“利他之心”陪伴企业成长的生动实践。
“金融服务不能等企业‘万事俱备’,要主动帮着谋项目、解难题。”这是沂水农商银行始终秉持的理念。针对县域企业资金周期特点,沂水农商银行前移服务关口,推出“项目落地贷”,在项目萌芽阶段就介入全周期服务。截至目前,已对接191项县域重点项目,为56个项目授信14.32亿元,其中2025年为11个新项目注入1.55亿元启动资金,让“纸上蓝图”快速变成“车间实景”。
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沂水农商银行更是打破“抵押崇拜”,通过评估技术优势、市场前景,提供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像沂水机床厂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凭借专利和技术实力就能获得精准授信,真正实现“轻资产”也能“贷到款”。
“我们不做看客,只做东风。沂水农商银行做的不只是一笔贷款,更是全程陪跑。”这是沂水农商银行与企业的“约定”。沂水农商银行不把税收、资产规模作为授信唯一标准,只要项目前景好、还款有保障,就敢“雪中送炭”。对遇到短期周转难题的企业,及时提供过桥资金;对发展稳健的企业,配套支付结算服务,用“长情陪伴”替代“功利合作”。
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沂水农商银行开展“同心同行”“高管走基层”等专项活动,364户小微企业获得8.45亿元贷款。通过与融资担保集团合作,推出“国担普惠贷”等产品,降低担保费率,设立40亿“见贷即保”资金,让8301户“三农”和小微客户摆脱担保难题,真正做到“能做他行所不能”。
在服务机制上,沂水农商银行将县域精细划分为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属‘金融管家’,企业需求再小也能被看见。”这是沂水农商银行网格化管理的真实写照。围绕“网格化+铁脚板+大数据”,沂水农商银行建立“定格、定人、定责”机制,深耕10类县域支柱产业,对接187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为124个项目放贷3.1亿元;走访176家重点企业,推出“专精特新贷”等定制产品,让金融服务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县域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在践行“长期主义”的道路上,沂水农商银行选择了最扎实的路径——用“不功利的坚守”“有温度的陪伴”“接地气的服务”,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县域经济的沃土上,书写着生动答卷。
炎炎夏日,王庄村民王大友笑得格外舒心,前几天在沂水农商银行王庄支行存款3万元获赠一张家电满减券,在王庄昌盛家电商场购买空调时立减99元。他的笑容背后,是沂水农商银行以“科技+生态”撬动乡村金融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沂水农商银行跳出传统业务框限,以“利他”为核心理念,构建“乐享生活圈”“共赢生意圈”“共融生态圈”三大体系,实现科技服务与生活场景的有机融合。通过“彤彤管家CRM”“异业联盟生活圈”“裂变营销合伙人”三大智慧平台,沂水农商银行将金融服务嵌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院东头镇的石磨面粉、马站镇的特色产品成功成为爆款团购项目,平台聚拢本地优质商家200余家,构建起一个信誉可靠、权益丰富的“家门口”实惠生态圈。截至目前,裂变营销平台已吸引超4万客户注册,完成预约2.8万笔,实实在在办理业务2.3万笔。
生活圈服务个体百姓,“共赢生意圈”则助力地方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沂水农商银行利用网点“枢纽”优势,积极为本地商户做桥梁、当背书。无论是眼镜店、理发店还是小微商户,沂水农商银行通过异业联盟让商户效益大幅提升。同时紧贴乡镇特色资源,精心制作《一镇一品》系列视频为乡村产业赋能,手把手助乡亲们走上品牌致富路。仅数场“周周折扣”“农商星期五”活动就吸引客流814人次,撬动交易金额11.6万元。
网点不再是冰冷的玻璃柜台,沂水农商银行赋予其社区情感新温度。在城区支行设立乐高积木区,在北关分理处打造银发活动区,一个个特色网点变身为社区“活动中心”,科技赋能实现了从功能网点向情感枢纽的转变。
支撑这一切的,是沂水农商银行强大的数字化底座。移动办贷PAD将柜台搬到田间地头;“农商大脑”构建起自有的数据模型库;7项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程序大幅提升办公效率;特别部署上线的DeepSeek大模型知识库,“农商AI”为员工实时解答制度流程,成为客户经理的“AI数字助手”。
沂水农商银行正加快打通CRM与生活圈系统的最后边界,以网格化管户实现服务智能驱动。沂水农商银行的科技并非冰冷的架构和程序,它在客户省下的每一块钱里,在院东头镇面粉爆火的订单里,在网点孩子嬉闹的积木上,也在银发客户的笑纹间——金融科技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为温暖的枝叶,默默涵养着乡土社会的生态雨林。
面向未来,沂水农商银行将继续以“深耕”与“蜕变”为双核主题。董事长宋广厦表示:“深耕”是沉下去,织密服务网格,深度融入客户场景,使金融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蜕变”是主动求变,革新理念模式与考核机制,转向客户中心、精准营销和价值创造,真正扛起服务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任。
山水不语,见证坚守。沂水农商银行用一个个扎实的行动,把“知你懂你、同心同行”的承诺写在县域大地上,在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扎根山水间的守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