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卡宾枪近日,网上盛传iphone8将取消包括开机键、音量键、静音键、home建在内的全部物理按键。关于苹果新品的猜测从没间断过,自从iphone问世以来,苹果可以算是常年在科技新闻频道霸屏。一边是以oppo、vivo、小米、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取得长足发展,一边是苹果手机全球范围内出货量下降。人们对于苹果仍保持期待,却也夹杂着复杂的失望情绪。无论如何,一条未经证实的传闻能够霸屏,说明受众对苹果的关注度仍然很高。今天,分享一篇回顾苹果“黑历史”的文章,看看它曾经的败笔。
当我们现在说到“苹果”两个字,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清脆甘甜的水果,而是我们人手一个的“苹果手机”,它的伟大历史不再累述,想必已经有很多人膜拜过!2017年新年伊始的时候,在知乎上风靡一时的“苹果内幕”引爆了我们的整个朋友圈。虽然对于其中阐述的内容无从考证,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么多的内幕中看到苹果公司对于产品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到目前,它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虽然已经迈入40不惑的年纪,却仍然保有一份初心和创新精神。但是,你以为现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的发展史是一帆风顺的吗?那么,我今天将要爆出的几个“黑历史”或许会让你跌破眼镜。
很多人知道苹果都源于它最为有名的数码产品,无论是越来越轻薄的电脑还是与时俱进的苹果手机,无一不是消费者争抢的热馍馍。说到苹果的第一台电脑Apple 1,当时的售价哪怕放到今天也绝对给力,666.66美元。这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Ronald Wayne在1976年卖给乔布斯的股份价格不分伯仲,只是高价的背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80年代默默无闻的苹果电脑,哪怕被贴上“贵族”的标签也只是像极了工具包的一个天价之物。更多人只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远远观望而不愿意为之买单。虽然初露锋芒的Apple 1的市场反响平平,但是比起苹果的第三代电脑,Apple 1的失败简直小巫见大巫!
1980年的The Apple III电脑才是苹果公司最不想回忆的过去!不仅保持了苹果一贯“过分自信”的市场定价,它最大的弊病更在于它的电脑系统问题重重。在出产后的两个月后,竟然只有三个软件可以使用。当时的一些记者抱着尝鲜的心态想要用The Apple III电脑写稿件,以为花费了高价就能买到省心省力的高科技产品,没想到,苹果的保存功能一直问题不断,记者辛苦写下的长篇大论最终都会“不翼而飞”。当时有消费者曾经这样评价苹果:它就像一个自命清高的鲁莽野兽,以为能用天价包装自己的外表,却不想其内涵实在是不堪一击!于是,The Apple III电脑就在众人的失望和诟病中淡出江湖!
当然即使苹果早期出产的电脑全都因为质量问题而隐退江湖,但这并没有阻止它继续探寻出路的脚步。1983年,一台名叫Apple Lisa的苹果电脑横空出世,在苹果的股东大会上第一次崭露头角。这台斥巨资重金打造的电脑虽然开出了9995美元不可思议的超高天价,成了只有名流富“奢侈品”,但是苹果的这款产品却没有令盼望多时的苹果粉丝失望!Apple Lis是一款专注做图形用户界面的专业计算机。它的图形页面绝对称得上惊为天人,每一个界面都精益求精。只是在1983年的时代,这台完美无缺的天价电脑却无法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望而生畏的价格再一次让苹果的杰作英年早逝。但是Apple Lisa首次尝试的创新系统却给了Macintosh和Windows这两个现在风靡全球的系统以参考,也有人认为这两大系统的成功就是得益于Apple Lisa所开的先河。
当苹果在数码领域逐渐风生水起的时候,它的自信心也不断膨胀,于是就在1986年的时候诞生了名叫The Apple Collection的服装品牌。心想自己能把数码产品做得那么有时尚感,那么在时尚圈也一定能稳住脚跟。只是苹果的这次跨界却应证了一句至理名言:隔行如隔山。虽然The Apple Collection的服装系列涵盖男女老幼全年龄段的人群,却因为它令人匪夷所思的设计而让人不敢将其穿上身。哪怕选用了最舒适的面料,但是那个大大的苹果Logo却毫无美感可言,也没有消费者愿意为它做免费的“代言人”,唯有特立独行的人偶尔起了兴致才会贪玩将其穿上街,当然也只是图一时新鲜,无法带来任何市场影响力。于是,苹果唯一一次的时装跨界尝试以失败告终。
现在大热的苹果电脑可谓是一个比一个薄,一个比一个轻,一直挑战着消费者的极限:没有最轻,只有更轻。或许此刻你正在用着苹果的MacBook Air办公,享受这份来去自如的便利。只是,你是否知道,在1989年苹果曾经制造过一台史无前例的“最笨重”的便携式电脑。它也是全世界第一台用电池来供电的Mac,有足足4英寸的厚度,16磅(约7.2公斤)的重量,肥硕无比!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苹果电脑那时候打着“方便携带”的口号却制造出了如此笨重的机器。而且竟然还标着6500美元的价格,让这台“巨婴电脑”已经问世就质疑声不断,最终成了一段苹果的笑史!
在1993年的8月,这个应该是苹果公司至今都会铭记的日子,因为一个苹果史上的杰作孕育而生。它不仅能提供红外线远程的功能,更能通过手写输入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方便操作它极其先进的触控屏。只是在我们现在看来一应俱全的功能却不受那个时代的欢迎。那时候苹果公司已经开始构思“把电脑带到办公室之外”,希望能赋予便携式电脑更多的功能性,不仅仅满足于商务办公。只是这个生不逢时的天才却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你可以说是苹果的理念太超前,当时的人无法理解。你也可以理解成是那个时代的消费趋势所致,人们更喜欢简单直接的产品,而不是看似功能齐全的“全能型”机器。不过这个早产的天才却也成为了Iphone Siri的雏形,仿佛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预见了Iphone Siri大红大紫的一天!
到了90年代,苹果电脑的销量每况愈下,于是它开始涉猎风靡一时的游戏机行业,潜心研究了一款主打益智教育的游戏机,名叫The Pippin,想让这个好记好听的名字深入当时的年轻人心中的苹果,却遭遇市场的冷遇,最终的销售业绩仅为惨淡的四万两千台!这次跨界失败不仅留下了一大遗憾,更拖垮了苹果的合作伙伴Bandai公司。其实事后苹果方面也反思这次的失败,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方面90年代的游戏机市场被任天堂,索尼这两个龙头老大霸占着,苹果无缝可钻。还有一个或许是因为苹果当时的资金告急,没有具有传播力的品牌推广,只靠一味的“黄婆卖瓜”的自夸肯定是无法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而且当时寓教于乐的想法也太过前卫,把简单的娱乐消遣变得复杂,反而无法获得当时年轻人的喜爱。
想必你一定看过红极一时的“绿巨人”,通体的绿色让我们至今难忘。只是这个古怪的颜色却曾经被苹果公司使用过,还一度认为这是最流行的颜色。1997年,一款名叫eMate 300的产品出生了,只是这个奇怪的“婴儿”一出生就通体绿色,让人大跌眼镜!虽然eMate 300采用了先进的Newton的操作系统,还拥有笔控的输入功能,定位在时尚的学生群体。只是,苹果公司似乎高估了当时学生们的审美水平,绿色在他们眼中变成了“奇怪”的代名词,没有人愿意在同学面前使用这款设计极度前卫的产品。直到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这个噩梦般的“苹果绿”打回冷宫!
随着乔布斯的回归,在两大巨头微软和MAC的仗义相助下,苹果公司也逐渐走出阴霾,步入正轨,同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Mac,也成为了苹果推出的第一款主机屏幕一体化的机器!这也昭示全世界的人:撇开那些难以启齿的“黑历史”,其实我们还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锐公司!2007年,iphone手机呱呱坠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2010年,ipad也走进了苹果大家庭,也象征着苹果王朝正式崛起!
如果现在要问哪个公司是全球最有市场价值的公司,或许没有一家公司敢与苹果相抗争。只需要看看苹果拥有的现金流,所有流言蜚语全都止步。虽然它的整套系统都显示了“苹果独裁”的野心,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全世界的人想要拥有一台苹果手机或电脑的欲望。当然也会有很多人不停诟病苹果的价格,认为它永远都是一副“贵族”的样子,只是有钱人用来显摆的道具而已。
但是不可置疑,苹果的许多隐藏的强大功能并没有被消费者充分利用,甚至有些“暴遣天物”。苹果公司上到高层领导小到底层员工,他们的处事态度和做事方法绝对是一般企业无法达到的高度,只能说苹果已经到了“我行我素的新境界”,不在意世俗的眼光, 而是将创意发挥到极致。这些从苹果跨界的各类报道中可见一斑:苹果开始跨界玩转太阳能了;苹果要做第二个新能源互联网的BAT;苹果公司承认正在潜心研发自动驾驶车辆;苹果跨界到医疗领域;苹果跻身艺术圈;苹果和Burberry一同“卖牛奶”了!虎头蛇尾,但是这也再次证明了40岁的苹果仍然“童心未泯”,不只是看着银行里已经超越了美国财政部的现金流,而是要把苹果的神话继续拓展到更多领域。
哪怕有着许多不愿提及的“黑历史”也无法阻止苹果一往直前的“先锋精神”!或许,这才是乔布斯过世后,苹果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吧!
后台回复【1】免费获取『大牛公司机构研究报告大合集』(腾讯、阿里、麦肯锡等几十家倾情巨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