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传在线阅读90%的父母带娃逛超市,最头疼的就是:明明出发前说好只买最想要的,结果孩子一进超市后,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怎么避免孩子进超市乱要东西?如何让孩子有规划地购物,还能通过购物学到各种知识、锻炼各项能力?
超市,就是一本隐形的数学教科书,如果把超市当成一本数学教科书,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是最生动的教具。逛一趟超市,不仅能培养数感,还能锻炼孩子的各项数学能力。
比起认卡片上的数字,商品的包装可能对孩子会更有吸引力;比起硬教孩子数数、认计量单位,逛超市的时候告诉TA“我们要买3个苹果、4根香蕉”,带孩子一个一个的去感受重量、长度、升和毫升,可能要更直观。
比起让孩子通过画图感知形状,逛超市时直接观察货物的包装盒,可能更加简单有效。
当孩子参与到购物过程中,不仅能迅速稳定玩闹的情绪,观察能力也能提高,还可以让TA对数学、形状等有简单的认识,建立起数字和实物对应的关系。
02.学比较:认识商品的过程中,宝妈们还可以顺便考考孩子对轻重、大小、多少、粗细的感知程度,也就是锻炼孩子的数学比较能力。
最直观的,比如在水果区让孩子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水果;进一步,把感观和数字对应起来,称一称是一个苹果重还是一个橘子重?边逛边实践,孩子学完立马就能用上。
03.学计算:难度再升级一点,可以考考孩子,是三块钱一斤的橙子便宜,还是十块钱三斤的苹果更划算?
这就是低年级数学中经常出现的等量代换题。小到“1个西瓜换2个菠萝,1个菠萝换3个苹果,2个西瓜能换几个苹果”,大到方程、函数、解析几何等等,都离不开等量思维。
逛超市时多做这样的练习,等孩子遇到同样类型的数学题时,就不会毫无头绪了。如果是基础运算不扎实的孩子,在超市用数量、价格来帮助孩子练习加减运算,是再合适不过的。练习加法,可以让孩子口算,购物车里的商品加起来一共要多少钱;练习减法,可以让孩子计算,收银员的找零有没有出错。
再比如,孩子想吃菠萝、草莓等水果,但今天的预算只有50元,可以买什么?买多少?还可以让孩子根据购物篮里的东西估计一下,装满这些一共需要几个购物袋?大的还是小的?看似简单的一次超市购物,其实里面学问大着呢,这样逛是不是很有教育意义?
而除了对孩子进行数理启蒙,家长们还可以变着法地引导孩子学习其他很多东西。
电子支付时代,很多孩子甚至不认识纸币。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讲,首先要让他们对金钱有基本的认识。
01.金钱教育:购物之前,家长们可以先教会孩子辨认不同面额的货币单位,知道货币的作用,简单明白“钱”的概念。
购物的时候,可以尽量让孩子参与进来,小到选什么牛奶,大到商讨买车、购置大型家电,其过程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
结账的时候,可以考考孩子今天带的钱够不够,让孩子知道多大面额可以买多少东西。可能一开始孩子并不理解商品真正的价值,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有限的,但是经过父母多次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就能知道什么是可买可不买的。
02.财商启蒙:孩子对金钱有了基本认知之后,妈妈们就可以尝试给孩子1元、5元,让TA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而逐渐培养财商。
下次购物,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列购物清单,让TA在超市里一项一项地找到相应物品。
甚至可以适当透露下家庭收入情况(比较模糊的那种),让孩子和支出做对比,切实地去体会:家里的收入有多少会花在全家的吃穿用度上,每一餐饭大概要花多少钱,一件漂亮的衣服等于多少餐饭的价格等等。
这样做,也是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商理念。因为财商教育远远不止“钱是什么”、“怎么买东西”等简单的常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应该把钱花在哪里”、“什么是想追求的幸福”、“怎么赚钱”等理念。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爸妈脑子里一直装有“得教娃学点数学”的意识,逛超市时多留心、多思考,就能在生活中培养起孩子的财商。
超市,还是一本生活指南:有研究表明,逛超市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很多方面的知识:
统计学、语文课、数学课、劳动课、绘画课、课外阅读课、社会课、体育课、超市经济学、启蒙财商意识、以及交通安全知识。
比如各式各样的商品包装,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字卡,去华人超市购物的时候就可以教孩子认汉字,而且,超市里时时刻刻都很热闹,音乐声、交谈声……于孩子而言都是语言的“有效输入”,去一趟超市,保准孩子能学会一些日常交流的中文。
还有像水果蔬菜一类的,虽然孩子吃过,但现实长什么样还真不一定清楚,这时家长就可以给孩子上一堂生活常识课。
如果孩子平时比较害羞内敛,出入超市这样的公共场合,正好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意义的教育并不完全是书本上的,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一切事物都能用来作为育儿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