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成名官网曾经有人问了我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今,还有哪里的孩子能快乐成长呢?”她的言下之意是,所有孩子从小都要为了未来的生活,该勤劳学习的便学习,该考高分就要考高分;否则,他们就会被“拉下”……
我想,孩子的成长轨迹,很多时候是受环境或父母左右的。而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国家,曾经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为最幸福的国家——荷兰。
除此之外,甚至有科学家曾经对荷兰和美国的宝宝们,做过一个大规模的对比,他们惊讶地发现,荷兰的小朋友在婴儿期的笑容比美国的宝宝更多,哭闹时也容易被父母安抚情绪,被外人抱抱时,对他人更多的亲近感;相比之下,美国的婴儿更容易有害怕、悲伤或暴躁的情绪。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据说,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大,父母们常常处于焦虑中,他们的情绪也影响到家里的孩子。除此之外,我们从荷兰父母的一些普遍做法,也能收获一些养育的智慧。
到底父母们该如何做,才能养育一个快乐的孩子?无论能不能借鉴,我们都能从下面了解到,人家是如何帮助孩子幸福地成长的:
陪伴,一直是育儿父母们的一个重要“课题”。陪伴孩子成长很重要,尤其是孩子尚年幼时。
家庭陪伴到底多重要?澳大利亚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家Peter A. O’Connor有这样的结论:“对一些孩子来说,生命早期缺乏关爱,将留下终身的情绪伤害。”例如,孩子可能没有安全感、对他人缺乏信任、敏感、内向……这些都是普遍的缺爱孩子的“后遗症”。
相比之下,荷兰父母重视陪伴,无论是下班后还是周末,他们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孩子身上;除此之外,他们重视与孩子“一起经历事情”,而不是买礼物。他们身体力行,因此亲子关系很亲密。
我常见很多父母嘴里说“我尊重孩子”,但他们却经常否定、甚至嘲讽孩子“幼稚”。知行合一,是大部分荷兰父母的“特点”,他们鼓励孩子发表意见,也重视聆听;从不强迫孩子遵从父母的“意愿”。例如我们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在春节一定要穿红色的衣裳,这在荷兰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洗碗”、“切水果”、“倒牛奶”……很多国家的父母常常认为,让未成年孩子做这样的事情,就是父母不尽责。然而,这些鼓励在荷兰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的原则是:“孩子能做到的,父母不帮忙。”但是,父母可以在旁边观察,以防意外发生。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的心智是稚嫩的,所以,我们很多父母不屑于孩子的想法,相反,他们帮孩子制定计划。这在荷兰父母看来,会挫败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渐长后,孩子便“忘记了”自己的想法,还会成为“一台呆板的执行机器”。相比之下,荷兰父母会鼓励孩子制定计划,有人甚至认为:“孩子的可爱小事情,适合可爱的计划”。当然,他们会身体力行地用行动展示,如何是合理的计划。
荷兰父母热衷鼓励孩子参与环保活动,不浪费地球资源。使用二手玩具在当地很普遍,这常常能减少孩子间的攀比或炫富,从而大大提升了孩子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还带来了“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可谓一举多得。
正如幼儿说在上面提过的,父母的焦虑会影响到家庭氛围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荷兰父母可谓是积极情绪的“楷模”,他们享受生活、珍惜当下,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的荷兰父母都能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事情。他们的积极情绪不仅带来了和谐的家庭,还给孩子带来了“安稳”感,孩子更是学会了乐观。
无论家里有小男孩还是小女孩,他们都没有“优劣”之分,原因是,大多数荷兰孩子都知道,“爸爸妈妈是一样的”,“我们也是一样的”。在平等的家庭理念下,荷兰街头上,那些喂宝宝喝牛奶、给宝宝换尿不湿、单独推婴儿车散步的奶爸随处可见。
在很多国家的育儿理念中,惩罚孩子常常是存在。但在荷兰父母的想法中,惩罚孩子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为什么?他们认为惩罚会导致孩子屈从,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错误行为会再犯甚至加剧。相反,通过深刻的教训或孩子自发的反省,孩子便不容易再犯。
“一切学习,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这样的生活体验出发,无论是荷兰父母,还是荷兰学校的教育,都更重视孩子“技能”的培养。例如,有些学校的孩子,每天早上进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做饭——为自己做午餐。除此之外,工艺课、建筑课、职业启蒙,甚至选用家具、营养搭配等技能课程,在荷兰校园很流行。
另外,当地的教育者很擅长从孩子的兴趣方面培养孩子,当孩子更热衷某项兴趣,他们就让孩子选择更多地做这个。
有规律的运动,能帮助孩子体内分泌充足的多巴胺,这也是荷兰孩子快乐的“法宝”。游泳、骑车、户外玩耍……几乎成为每个荷兰孩子的运动方式。难怪,他们既健康又笑口常开了。
有一位天使赶路,他被公爵咨询继位、被主教拦截了解大主教会议、被国王请教战争措施……天使都拒绝了,他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最后,天使走进一个破败的庭院,来到了一位大哭的孩子面前,他安慰孩子:“没事了,亲爱的,你只是拐错弯了,她就在拐角那边……”原来天使更重要的事情——是安抚一位走失的孩子!身后,那些困惑追随的公爵、主教、国王看得目瞪口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