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论坛群众定规矩、大家来遵守,户户修家训、建设新家风……近年来,临西县东留善固村潜心研究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在实践中创新村民喜闻乐见又成效明显的教育渠道、活动载体和教育方法,搭建起同频共振的家校村协同共育机制,全面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俺们村‘农村道德与法治广播站’,开设有道德点评、眼下农事、法制点滴、以案说法等栏目,每天早晨都会播放爱国主义歌曲,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放本村新闻。”70多岁的村民张有勋说,村里上了年纪的都爱听。
近年来,东留善固村致力于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庄建设,以群团组织和五大协会组织为阵地,组织各自的工作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常抓不懈的管理机制、玉兰精神传承机制和覆盖全民的学习教育机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办好农民夜校,先后组织7个学习专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现代知识技能教育。为方便村民自学,村里还建立了藏书近万册的图书馆和玉兰讲堂、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学习场所。此外,在学校老师和志愿者一家一户的具体指导下,倡导每晚7点半到8点为亲子读书时间,在全村形成了小手推大手,大手牵小手,互为动力,全家共读的好风气,到目前能够坚持经常学习的家庭有250多户。
“每天一早一晚,村里都会有不少村民聚到广场上,或闲聊,或散步,或下棋。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发挥村里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老干部作用,让他们在聊家常中聊法规、讲案例,谈家教体会,效果不比专门的讲座差。”村党委副书记吕继涛说。
在东留善固村中心大道一侧,有个引人注目的大展板,全年展示着村里好党员、好青年、好媳妇等十个方面的百名先进人物大照片和事迹简介。据介绍,这是全村群众向往的光荣榜。向先进人物学习,争取在每年年终评比中进入光荣榜,成为全村人的努力目标。
该村通过营造孝亲环境,创新“民主开庭”“修家训、建家风”等寓教于乐、符合农民特点的载体和方法,使广大村民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在长期不断熏陶中悄然变化。如今的东留善固村已成为全国文明村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长期教育影响下,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村民生活日常中,使所有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言则正能量,行则好榜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日前,记者步入东留善固村玉兰小学,浓厚的校园文化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校长乔培服介绍说:“弘扬‘玉兰精神’不单单是参观、学习、写文章、谈感受,更要体现在行为中。课堂上讲玉兰事迹,演玉兰故事,推举身边‘玉兰式’好同学……有时我们还把课堂,设置到吕玉兰纪念馆、玉兰故居和纪念林,邀请县内外教学名师、劳动模范、身边好人等优秀群体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增强对学生的渗透力感染力。”
“只有家校村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协同育人。”临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家庭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卫建豪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到田间地头上好劳动教育课,召集村民老艺人定期到校教授笛子、二胡演奏……东留善固村家校村教育理事会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全力支持和保障。
据介绍,东留善固村家校村教育理事会成员有村领导、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70余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参与学校管理,共商育人大计。
此外,学校也积极为家庭教育提供智力支撑,他们努力办好家长学校,编印经典家风家训小册子作为家长读本,组织学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教育子女的新理念和科学方法,有效纠正了部分家长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做法。为配合村党委建设学习型家庭,学校青年党员教师还分片承包家庭,经常深入到户,帮助选择合适书目,具体指导共读方法,做到了家校村同频共振,加快了全村学习型家庭建设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