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鑫网在育儿路上,父母的角色不仅仅是孩子的抚养者,更是他们人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3岁以下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通过以科学的方法和理念为指导,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育儿活动,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在健康、智力、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父母应在婴幼儿满月及3、6、8、12、18、24、30、36月龄时,带婴幼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定期做好体格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监测。
父母应带婴幼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疫苗接种单位,按时接种国家免费提供的免疫规划疫苗。在优先保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基础上,父母可结合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选择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在入托、入学时需出示《预防接种证》。
父母在日常养育照护中应保证婴幼儿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婴幼儿眼部清洁卫生。婴幼儿2岁以内不建议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2岁以上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婴幼儿萌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应开始清洁牙齿,父母可根据月龄选用纱布、指套牙刷、儿童常规牙刷早晚为婴幼儿清洁牙齿。尽量避免餐间摄入含糖饮食,饮水以白水为主。父母不应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给婴幼儿、不应与婴幼儿共用餐具。第一颗乳牙萌出到12月龄之间,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和患龋风险评估,之后每3~6个月定期检查。
婴幼儿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月龄。日常观察婴幼儿耳部有无异味及渗液,有无拍打或抓耳的动作,观察对声音反应是否灵敏如常,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避免婴幼儿使用耳机;远离强声或持续噪声环境,避免婴幼儿去有强工业噪声、娱乐性噪声的场所;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部进水;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提倡纯母乳喂养,无需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3月龄内婴幼儿按需哺乳,每日不少于8次。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幼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对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或体重增长缓慢者,根据医生指导,在母乳中适当添加母乳强化剂。
婴幼儿满6月龄后在母乳喂养同时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米粉、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蛋类食物、蔬菜、水果等辅食,辅食应按照“一种到多种,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添加。每添加一种新的食物应观察3~5天左右。1周岁以内婴幼儿的食物不添加糖、盐及调味品。避免婴幼儿食用泡菜、果脯、薯片、辣条等高盐、高糖、高脂食品和碳酸饮料。
父母要通过抚摸、拥抱等身体接触和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促进亲子交流互动。要尽早使用语言同婴幼儿进行交流,从简单的语音开始,逐渐提升到单词、短语,再到完整的语句。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要经常为婴幼儿讲故事、读绘本、唱儿歌。留守婴幼儿的父母,要利用电话、视频、回家陪伴等多种方式,经常保持与婴幼儿及其照护人的联系沟通、情感交流,避免婴幼儿在缺乏亲子关爱的环境中成长。
父母要与婴幼儿一起进行不拘形式的自由玩耍,如念儿歌、模仿动物叫声、模仿打电话、听指令拿东西、躲猫猫、拍手游戏、叫名字、照镜子、指认身体部位等亲子游戏,注重婴幼儿认知、语言、情感及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要加强运动锻炼,提供爬、走、跑、跳等大动作,以及抓握、垒高、涂鸦等精细动作的练习机会。婴幼儿每天身体活动时间至少3小时,其中户外活动时间至少2小时,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
父母要有计划地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练习整理自己的衣物、用品、玩具、书本等,提升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要通过同伴交往、走亲访友、家庭聚会、生日活动等,帮助幼儿学习和他人相处,学习简单的行为规则。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公园、儿童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园、文体场所等),带儿童参观、游览、玩耍,接触大自然,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
家庭中设置相对固定和安全的婴幼儿活动区域,在合适位置张贴图案简洁、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挂图,根据婴幼儿发育水平提供适当的玩具、图片和图书。为婴幼儿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保证婴幼儿的充足睡眠,每天总睡眠时间在婴儿期为12~17小时,幼儿期为10~14小时。婴幼儿夜间睡眠时间应达到8小时以上。避免养成抱睡、摇睡、含乳头睡等不良入睡习惯。
父母要积极关注婴幼儿的表情、声音、动作和情绪等表现,理解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受伤、需要陪伴等信号,及时给予积极回应。要严格避免任何对婴幼儿的忽视、体罚、虐待、暴力或威胁行为,避免向婴幼儿发泄不良情绪。父母要全日观察并参与婴幼儿的活动,注意防止来自家庭或照护机构外部对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或虐待。
对于体格生长减慢或过快、消瘦、矮小、肥胖、虚弱无力等婴幼儿,应及时就诊。当发现婴幼儿与同龄孩子行为发育不一样,如不能微笑、没有眼神交流、不能抬头、不能走、不理人、不说话时,应及时就诊。当发现婴幼儿出现精神不好、食欲不好、睡眠不好、不停哭闹无法安抚,以及出现皮疹、发热、呕吐、腹泻、呼吸急促、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父母要牢记婴幼儿不能离开家长们的视线范围。看护婴幼儿时,不应同时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不从事其他非必要活动。多人与婴幼儿一起时,应明确一人负责照护。婴幼儿在水中或水边、高处、身边有动物等情况下,与婴幼儿保持伸手可及的距离。不让婴幼儿处在无人看护的状态下,不与婴幼儿做不安全的游戏,不让未成年人看护婴幼儿。父母要随时排查和清除安全隐患,帮助幼儿建立安全行为习惯。
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婴幼儿通过模仿、重复、尝试等,发展运动、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能力。父母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将早期学习融入婴幼儿养育照护的每个环节,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早期学习机会。家中应购置适合婴幼儿年龄的图书和玩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