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拽王妃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代谢障碍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体质指数(BMI)是诊断是否肥胖的通用标准,各国肥胖范围有所不同。BMI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当BMI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当BMI≥25时为超重,BMI≥30时为肥胖,该标准被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国采用;根据中国的定义,当BMI≥24时为超重,BMI≥28时为肥胖。
近年来,我国肥胖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3亿人,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4.9%,位居全球首位,居民正面临严峻肥胖问题。
并且,肥胖相关并发症有很多,包括2型糖尿病、心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癌症,所以预防肥胖的发生就显得极为必要。而一项针对中国各地区46600名35岁以上成年人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心型肥胖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1%,高于体重正常者的23.5%和全身型肥胖者的31.6%,而复合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合并全身型肥胖者)则高达47.2%。由此可见,我国中心型肥胖者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检出率也大幅高于体重正常者。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减肥药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肥胖的防治以疾病的三级预防和治疗为基本原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服用减肥药物、减重手术等。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针对超重/肥胖成年人规范化治疗流程图,当BMI在24.0至27.9范围,推荐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等)进行治疗;当单纯性肥胖且BMI≥35.0,或BMI≥24.0且伴有至少1项代谢异常,或BMI≥28.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推荐使用药物治疗;仅当BMI≥35.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考虑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单靶点药物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3.6)、华东生物利拉鲁肽类似药(2022.7)、仁会生物贝那鲁肽(2022.3)肥胖适应症已递交上市申请。同时,随着单靶点GLP-1重磅产品陆续上市、专利到期,以GLP-1R为基础的双靶点和多靶点药物在减重领域逐渐火热,包括GLP-1R/GCGR、GLP-1R/GIPR、GIPR/GLP- 1R/GCGR等。从已公布临床结果横向比较,双靶点药物具有更优减重效果(非头对头比较),潜力较大。
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体重,但是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中重度肥胖成人,且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目前,我国主流的减重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胃内水球等。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2021年中国共开展减重手术2.52万台,数量增速较快,与基数庞大的肥胖人群相比,减重手术的渗透率仍极低。
不过,药物治疗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无手术并发症风险,副作用较少,患者接受度高。因此,随着国内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超重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减重药物行业处于培育期,发展潜力可观。
根据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预测2030年国内成年人肥胖率将达到23%;假设总人口0.21%增速,>14岁占比82%,至2030年肥胖人口将达到2.7亿;假设国内2022年减重药物渗透率为0.1%,随着上市药物增多(更好的疗效和依从性),2030年渗透率达到2.2%;假设2023年减重药平均月治疗费用参考司美格鲁肽2型糖尿病治疗费用提价约40%(参考美国定价规律),每月681元,后每年降价5%;假设平均治疗周期5.5个月(25%治疗12个月;25%治疗6个月;50%治疗2个月),2022年我国减重药行业市场规模为8.2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3.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