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阿福台交通违章查询总觉得女孩儿多多少少都有一个关于高跟鞋的幻梦。与其说是幻梦,不如说是野心: 高跟鞋在流行文化里总是标志着极致的女性化,毕竟电影里的都市女郎即使背着再重的包,都踩着十厘米的跟好似在云朵漫步。
小时候看《欲望都市》,深深着迷的就是女人们在高跟鞋上纤细的跟腱和紧实的肌肉,踩在中央公园的砖石上,都好像那里是高定秀场。
因为《欲望都市》,才对这些美丽又磕脚的鞋履们如数家珍,Jimmy Choo、Manolo、Christian Dior。那会儿爱把高跟鞋叫做“恨天高”——这名字多狂啊。穿高跟的女人,连天空的高度都想要够得到。
高跟鞋暗示着权力,常穿高跟鞋的女人一定是不着地而疏于劳作的,而这种权力在很多时候确实是很性感的。
可是这种情欲是女人想要的吗? 都说漂亮无价,可是有时候漂亮也是不需要用血迹斑斑的脚后跟和磨损的跟腱去换的。站在平地上稳稳当当的女人,同样也非常漂亮,而且那是一种更有生命力的漂亮。所以啊,连专出美丽刑具的Valentino在今年都一反常态,在秀场上展示了大量平底鞋。毕竟能跑能跳的时尚,才是真实世界的时尚。
最近看《芭比》,发现其实预告片里已经把高跟鞋的象征给一语道破了。当芭比永不落地的脚后跟踏上平地的时候,她也走出了芭比式的玩具屋,来到了真实的、混乱的世界。
看吧,连芭比都抛弃了高跟鞋,更觉得高跟鞋离退出女孩儿的鞋柜可能真的不远了。现在的女孩儿可不再需要把足弓弯曲成震慑人的样子,就可以爆发出力量。女孩儿是要美丽,但也要奔跑。
好玩的是,在电影里,让芭比选择的两双鞋,一双是高跟鞋,另一双是近期越来越流行的“丑鞋”——Birkenstock。
总感觉勃肯鞋的风潮挺能说明女孩儿的意见的: 不需要迷恋的凝视,酷女孩就是得穿土地色系的平底鞋。毕竟,辣妹们的夏日就是在泥泞里撒野和晒太阳呀。
现在的法国女人可不是碧姬·芭铎那种浑身裹满柔软女性气质的模样了。高跟鞋和红唇从来都不足以定义法式风格。
Olaszwalek的法式风格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在松弛。白色棉麻衬衫底下的瘦削身体,享受阳光的雀斑面孔,感觉她一看就是会在城市里漫步、读书的女孩儿。
这样的女孩儿,要是配上一双高跟鞋反而会觉得奇怪。因为她太轻盈,滞重的女性气质好像抓不住她。而一双脏脏的平底拖鞋,就刚刚好能让她的自由灵魂逃逸。
其实她会让人有点想到Jane Birkin。基本集齐了Birkin极简风穿搭的几大元素:棉麻、平底鞋和漫不经心的少年感。
不需要故作迷离的眼神,法式女人们的毫不费力在于身体的舒适。看Birkin的穿搭,会发现她几乎不会穿剪裁硬朗、线条分明的衣服,而是选择一些能让皮肤和灵魂都顺畅呼吸的布料。
或许这也是全世界都觉得Birkin美的原因。她从来都没有花力气去扮演一个女人,或是把自己端放在一个供人审视把玩的高台上。
Birkin的美是自洽的、快活的,当你看到她的时候,她总是穿着一些拥有快乐能量的衣服,简单、不过分修身、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性别和身份的标识物。
这才是真正的夏日气息呀,无时无刻都有一种水汽和葡萄酒在屋内混合的微醺质感。
或许,法式风格并没有大家解析得那么复杂,“舒适”两个字就能概括一切。而舒适的、善待身体的女人,本身就是美的。而那些不符合人体力学的高鞋跟,确实可以让时间的沙子把它们统统冲跑啦。
作为极简且舒服穿衣界的一姐Sarah Linh也是把这种温润自在的风格贯彻始终的人。简单但有层次的色彩,一双薄而轻的平底鞋,Sarah的疏离感,或许就是来自于这种只忠实于自我体验的不讨好。
最近还很爱看的一个博主是Shinzhyu,这个姐也是个无师自通的法式松弛感女人。发现酷女孩儿不穿高跟鞋或许不是巧合,翻她的照片,发现她几乎也是用人字拖、凉鞋、球鞋来搭配大部分衣服。
所谓氛围感,其实是很难人为去安排的,Shinzhyu的氛围看起来总是很随机,也因此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在街头宿醉、在小巷里徒步、在馆子啃面包,这种敞开式的生活感对美人来说才是真正制胜的法宝。
这也是平底鞋的魅力之处,平底鞋是真正属于生活的鞋子。穿平底鞋的女孩儿是要去体验世界的,而世界可不只是办公室和高级西餐馆的几平米。
还记得大家曾经都会聊,怎样才能让自己适应穿高跟鞋,好让自己的足面在备受摧残的情况下也能健步如飞。还好,在今天,再也没有酷女孩儿会为鞋履而妥协,一双不好穿的鞋,再漂亮也是脆弱的。
时尚永远在变化,但是令人感到舒服,且不需要身体去让步的单品是永恒的。一双耐穿的平底鞋,可以把自我带到每一个需要冒险精神才能抵达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