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传统与时尚的“鹊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23 2:59:39 | 【字体:小 大】 |
主家教贝尔菲戈尔“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用千年的时光将一段凝固成了一个节日——这就是中国的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千百年来,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折射着农耕时代人类的自然崇拜、时间崇拜、数字崇拜。在时代的变迁中,社会公众也在不断丰富着七夕节的内涵。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汪曾祺先生曾说:“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七夕节往往被赋予了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当然,七夕的节日文化内涵并非单单指向爱情。打量各地习俗,从乞巧祈福到跪拜魁星,从投针验巧到晒衣晒书,从为牛庆生到储七夕水,从放河灯到蒸花馍……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氤氲着丰沛的人文精神、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七夕节起源于中国,却在世界上曲高和众。尤其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欢度七夕亦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真挚热烈的爱情、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和热热闹闹的七夕民俗一道,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血脉与文化信仰之中。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浪漫的七夕和春节、中秋、清明等节日一样,均是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窗口,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中国智慧的平台。传承七夕传统文化,需要赋予其时代的特色,找到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使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相得益彰。而这需要更多人在传统节俗与现代时尚之间搭起“鹊桥”,推动传统文化“破壁出圈”,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樊树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