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华子有个在外地工作的朋友赶回家过年,结果发现家里的爸妈买了一大堆保健品,根本就吃不完。这不仅是浪费了钱,朋友主要担心老人沉迷于吃保健品而耽误正经的医疗。朋友跟华子诉苦,那保健品的广告明显能看出虚假和夸张,为什么老人就那么相信呢?
华子说老人过于相信和依赖保健品,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老人的子女对老人的关心不够多。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数是经历“上山下乡”的那代人,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知识也不足。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看来是漏洞百出的广告词汇,在老人那里就可能是“新概念,新产品”,难以判断真伪。
华子去药店帮家人买药的时候,药店的店员经常会根据华子所买的药品,推荐一些功能相似的保健品。如果是感冒咳嗽,就会推荐一些润喉止咳的;如果买降压、降脂药,就推荐一些能“软化血管”的;或是干脆说,药物对肝肾都有副作用,吃药的时候要搭配一些保肝护肾的保健品吃才安全。
在推荐的过程中,不时地会用“有效率90%以上”,“国家最新研究成果”,“美国最新科技”,“日本人长寿都吃这个”……等语言来说保健品的好处。说得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多亏华子是正牌的药师,接受过正规的医药知识教育,不然差点就信了。普通年轻人在“有病乱投医”的心理下,都很可能会“宁可信其有”,何况老人们呢?
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往往会从广告中的核心信息来判断,“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其中的成分是不是真的有效?”,“那些认证的机构真实存在吗?”,而老人们则容易从周围信息来判断,看到身边有人在用,或是身边有人告诉他有效,那么就会相信保健品有效。
还有很多保健品打的是“亲情牌”,把老年人召集到店里,然后客客气气,端茶送水,唠着家常,偶尔又会送些小礼品。很多的时候,老人们就是因为一个莫名的感动,就卸下了心防,认为“对自己这么好的年轻人不会骗自己”,从此就踏上了保健品的“贼船”。
华子在文章开端说了,老人过度相信保健品,就是因为子女对老人的关心不够多。真的是这样,如果有子女常伴身边,可以经常的传输给老人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就不会与时代脱节过多,对保健品的警惕性就会提高。那些因为“亲情牌”而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几乎都是子女不常在身边的老人,才会在其他的年轻人身上寻找寄托。
对于沉迷于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子女也不要一味地斥责,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次要循循善诱,慢慢地规劝老人。比如说国家权威媒体,经常曝光一些保健品的黑幕。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新闻,从此至彼,推论到老人依赖的保健品上,让老人明白保健品的骗局。
如果老人对保健品坚信不疑,那也不要正面对抗老人,而是要在老人心情好时,心平气和的谈论保健品。找到保健品广告中的逻辑错误,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张功效,以提问的语气向老人提起。让老人自己主动的去思考,慢慢地的深入了解。一次不成,就两次、三次,随着讨论多了,老人自己就会产生疑问,从迷雾中走出来。
年轻人要与老人多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老人为什么会这样,互相多理解,减少与老人间的隔阂。有空的时候,多陪陪老人,多与老人讨论事情。无论是新闻八卦还是人生哲理,只要让老人们多去思考问题,做出判断,就会让老人们融入现代世界,让他们生出一双慧眼,避免上当受骗。
本文所指保健品,为那些虚假的,以骗钱为目的而恶意销售的保健品。对于一些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老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购买一些也未尝不可。但在购买之前,最好同自己家里的年轻人商量一下,让他们帮忙辨别一下真伪。最后,华子还是那句话,多陪伴、多关爱,不要斥责,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是子女们应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