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夫术妻恩浩荡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著名民间故事田螺姑娘中“恭谨自守”的少年谢端就由其出处《搜神后记》直指为东晋时“侯官人”。此后期间区划拆分并合、名称变动沿革,唐武德六年(623)复置该县,治所立于闽江之畔,与荆溪相对,后县治迁入福州城内,自唐时成为福州治所、“八闽首邑”,虽然历史沿革不断,地域或大或小,但侯官之称,历经千年,弦歌不辍。
闽海交界地,距今5000年左右的昙石山文化遗存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此地先民以部落群体的形式,于江河湖海、丘陵森林地带从事采集、渔猎劳动,并开始原始的耜耕农业;
距今3000年左右的黄土仑文化遗存繁盛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此地先民已进入锄耕农业时期,并以“土鼓”为代表展示出闽越之地与中原之地的交流往来。
适宜人居的自然环境催生出侯官之地丰富的物产与发达的农渔经济,而滨江吻海、水道纵横的区位优势又催生出发达的商品经济与海上贸易。
侯官所在的福州,汉晋已有东冶港,三国时由吴国设立“典船校尉”,由此航行至夷洲(台湾)、亶洲(菲律宾),唐时成为与广州、扬州并齐的三大港口之一,明朝更是进入对外贸易的鼎盛期。
1600多年前,阮弥之建房20多座,作为办学施教场所。《三山志》载,因他的教化,闽地从“俗未知学”做到“家有诗书,市无斗嚣”,教化成效影响全闽,闽中读书之风由此兴起。
诗曰:“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十万人家半封侯”,用于形容当时侯官的教育与科举盛况,再恰当不过。
在旧时科举制度下,侯官考取进士的人数就达2656人,在福建占比达24.5%,其中状元有11人、武状元8人。
正如福建开放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教授何绵山所总结的:“近代侯官文化(即福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渴望通过变革使祖国强大等。”
民国二年(1913年)时,闽县与侯官两县撤并,改称闽侯府,次年改名闽侯县。
民国35年(1946年)1月,闽侯县划出部分区域(现福州城区)设置福州市。
1970年,闽侯县城自螺洲镇迁至甘蔗镇,此后县域基本保持不变,且隶属于福州市。
侯德榜就是从闽侯走出的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工专家,他是“侯氏制碱法”创始人、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被誉为“科技泰斗,士子楷模”。
侯德榜生于闽侯上街青洲。1932年,侯德榜用英文撰写《纯碱制造》一书,第一次将制碱技术公布于世,打破了帝国主义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1955年,侯德榜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侯德榜的侄子侯虞钧,1947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工硕士。1956年,侯虞钧回国后长期从事化工工程、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与科研,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6月,侯虞钧在美国纽约侯德榜办公室与伯父侯德榜(前)合影。图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庄巧生是中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麦田里守望了近70年,先后主持育成20多个高产抗病早熟冬小麦新品种,指导育成中麦175和中麦895等10个优质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为国人吃饱、吃好操劳大半生。
闽侯上街镇侯官村,1000多年前,曾是侯官县县治所在地。侯官县随着建治的更迭成为历史,但在闽江之畔的上街镇侯官村,依然存留着当年千帆掠影的辉煌。
福州地区大学城路网的“门面担当”,旗山大道经过一轮轮绿化提升后颜值迷人,绿意葱茏。邹家骅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