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鱼那时,和平与统一尚未真正到来,未知仍在时刻上演,夜间楼顶上的特务放出的信号弹,像流星一样来回穿梭;军人在楼下站岗,大砖头不时从楼上砸下。也正是那一年的5月7日,敌人以“坚不吐实”为由,将李白“处以极刑”,他英勇就义,年仅39岁。
这段令人痛心的线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电影。
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正是曾经用无线电波在上海和延安之间架起“空中桥梁”的地下党联络员李白。他长期战斗在秘密战线上,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黑白电影中的经典画面让人难忘:在敌人即将到来的危机时刻,李侠争分夺秒坚持发完情报。面对敌人的枪口,他镇定地将电报稿吞进肚里,向战友深情告别:
这一次,历史故事被重述,重回今天的视野,由上海歌舞团打造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扬对于李白烈士英雄形象的塑造,没有说教,没有口号。
从战争之残酷,敌人之凶险,地下工作之危机四伏完美地刻画了一个有情有义、丰满立体的李白烈士的形象。从假扮夫妻到真正产生革命情谊,李白夫妇戏剧化的爱情也为本剧增色不少。
身材颀长的女舞者,身着藏青色、素色、印花、赭色的旗袍,竖着复古风韵十足的清汤挂面头,手持团扇,逆着光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女反派一身戎装,一支香烟,一把手枪,
不同于以往固定升降的舞台布景,26块可以移动的景片推移拉动,切割了时间和空间,营造出了一种独属于舞剧的蒙太奇效果。
灯光和投影等多媒体舞美效果也一定程度上讲了故事。投影在半透明幕布上的雨和闪电,
无尽的黑暗中走向了光明,影影绰绰的灯光,演绎的是一种不接近于真实的疏离感,是雪崩之前的苍白,暴风雨前的平静。
道具和布景每一个精细的细节,展现了独具的匠心。电报机、老式电话、黄包车、竖体繁体字报纸……每个走心的细节,合力组成了一种充满电影质感的高级感。
全靠配乐和肢体语言讲故事。在局限的舞台上,用舞蹈和音乐这两个相对单一的艺术形式讲好一个清晰的故事。一开场,9个神态经历各异的主要人物鱼贯而出,被赋予了鲜明的情感和立场,让观众产生着大致的印象。随后是极具舞台表现力的群舞。群舞在舞剧中主要起到渲染气氛和展现故事背景的作用。产生大时代背景的视觉效果。群舞与单人舞和后续剧情之间的衔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回忆双人舞”。两位主角与六位替角演员,将舞台构建为一个三角形,三组场景,配合着温柔却有力的舞姿中,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将革命友谊转化为革命感情温暖地展现。
舞剧巧妙地空间变化、大胆的设计和敏感地捕捉,完美的展现了当代舞蹈美学创作的匠心精神。虽然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但放在如此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经过淬炼的感情更加感人至深。
如果没有战争与牺牲,他们在平行世界中,就那样简单地相识相知,携手走过一生。
可是有了战火与分离,有了信仰与坚守,一个平凡的人生,就变成了一支波澜壮阔的凯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