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柳最近,《向风而行》《纵有疾风起》《去有风的地方》《风吹半夏》《风再起时》等多部带有“风”字的影视作品扎堆,被网友吐槽:都分不清看的是哪部作品了。
近年来,被吐槽的片名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模样让人“晕”。一部作品火了,就纷纷模仿。比如电影《狄仁杰》火了,出现了大量《狄仁杰之某某》等作品。二是格调显得“俗”。如《总裁虐我千百遍》,多表现男女暧昧的情感关系。三是含义越来越“虚”。如《一片冰心在玉壶》《潇洒佳人淡淡妆》,看似文雅,却没有含义。
出现这些问题,大多是创作理念出现偏差、过度看重经济利益所致。那些打擦边球、蹭热点的,无非是想吸引眼球,获得高流量。那些“虚无缥缈”的,多是为了迎合年轻受众,刻意制造网感。还有越来越趋同、越来越奇葩的,其实是内容苍白无力。
如何起一个既符合作品特点,又有深刻意蕴,还让人眼前一亮的片名呢?首先,要传递作品的基本信息,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大致内容和类型。其次,要构思精巧。取个好片名就如“点睛之笔”,需要激发创新思维。如《大江大河》彰显开阔奋进的时代气象;《觉醒年代》描摹民族思想启蒙觉醒的历史过程;《狂飙》从毛主席的诗词化用而来,寓意扫黑除恶像秋风扫落叶。
当然,文艺作品要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除了有好片名,更要有过硬的质量。名副其实,才能让好的影视作品声名远播。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3月29日15版;作者胡祥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