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念什么2月3日,正月十三,历城区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齐继勇的电话响个不停,来电者都是找他联系正月十五这天高跷队表演的,但是他找了区里很多街道的高跷队,回复都是“全天都排满了”。
2月4日,正月十四,历城区民间艺术展演——黄河大集非遗文化市集上,来自历城区14个街道和全市的共18支高跷队进行了接续表演,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半,活动热度一直持续,演员数量达到800余人,观看的群众达1.5万人次。
“单次活动表演和群众参与的规模,在全市来说应该算最大的。我们每年都会在虞山公园举行非遗文化展演,今年来观展的群众和参加演出的队伍是去年的3倍,已经回归到甚至超过了以前的水平。不管是从文化队伍还是从观演的群众,都能够感觉到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持续升温。”齐继勇说。
2月4日上午7时45分,历城区虞山大道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得到高跷表演消息的群众一早就去等待。
上午8点,首支高跷队进入虞山广场表演“主场地”。只见,“武松”威风凛凛,“大妮”泼辣俏丽,《王二小赶毛驴》搞笑逗乐,独具山东高跷表演特色。《武松石秀奔梁山》《县官携丑婆观花灯》《白蛇戏耍老渔翁》《青蛇戏耍傻公子》《大妮戏耍傻小子》《王二小赶毛驴》等节目接连不断,观众目不转睛,频频叫好。
高跷队下场,龙灯队出场。在经过取水、点睛2项舞龙仪式后,队员们便“舞起来”。扭、挥、仰、跪……多种姿态切换间,龙头上下跃动,龙身前后翻滚,伴随着鼓点、锣声,观众拍起带节奏的掌声。
一时间,锣鼓声、叫好声“震耳欲聋”,将闹元宵的氛围感拉满,群众的热情也随之“狂飙”到顶点。“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4—5场表演,每场表演一个半小时。通常,凌晨4点半起床化妆,到了晚上8点半才能回村。今年大家太热情了,都是提前一周预约。”历城区唐王街道振兴高跷队队长韩凯说。
“当龙头舞到我面前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夸张地说,我感动到热泪盈眶。突然间小时候过年热闹的感觉、家乡的味道,还有传统文化的魅力,一齐‘击中’我内心。”现场观众张女士说。
“365天都可以去商场,但是高跷和舞龙舞狮表演就只有过年才能看到,这才是‘年味儿’。”观众孙先生说。
“群众关注度如此高、高跷表演队规模如此壮大,这不仅是近3年,甚至是近10年来都没有过的,这跟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相关专家分析,“现在过年串门走亲戚,几乎只走关系十分近的,大家也没地方可去,这时候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既给了大家释放情绪的一个出口,也填补了大家过年玩乐的空白。另外,疫情的发生让大家特别需要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感觉大多来自故乡,而踩高跷、舞龙、舞狮恰恰是很多人在老家都能看到的,因此观赏这类表演,最能引起大家共鸣、感受乡愁。”
传统文化同样是表演者归属感的落脚点。高跷和舞龙演员大多是当地村民,平时外出务工,而因为疫情,他们有了更多时间训练、表演和纳新。
“我们高跷队有50多人,其中30多人是踩高跷和锣鼓队的,剩下的是舞龙的。队里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只有11岁。我就是15岁进入高跷队的,这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文化,我们要接过这个‘接力棒’。而且高跷队一般都是以村和镇为单位的,在踩高跷和舞龙的时候,我们这种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都在提升。”韩凯说。
“当时觉得很意外,之前广泛开展群众问卷调查时,大多数问题集中在物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活‘刚需’问题上,但是这次很多群众反映的是文化活动少。这不仅说明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高了,也说明了我们工作的不足;同时也让我们感到很高兴,群众对文化关注的倾斜,也是我们发展传播传统文化的好时机。”历城区文化馆馆长田延青说。
于是,在收到群众要求之后,历城区文化馆立刻“安排”,在“一年一村一场戏”覆盖率达到126%的基础上,再“加码”,对接山东歌舞剧院、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济南市歌舞剧院、济南市曲艺团、济南市吕剧院等文艺院团,开展“家住黄河边 心系黄河情”市级文艺院团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走进荷花路街道、全福街道、唐王街道、王舍人街道、鲍山街道、洪家楼街道等地社区、农村演出30场,发动庄户剧团开展营造乡村浓厚文化氛围的公益性演出100余场,此次活动群众参与率高、活动密集、影响广泛。
“怎样既满足群众需求,又能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尤其是非遗文化,关键还是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田延青说。
今年春节,电影《满江红》火了,大家由观影引发了对豫剧的关注;河南卫视近年来元宵节晚会上,国风频频“出圈”,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只有对了观众的“胃口”,才能顺势而为。
“对观众胃口,并不是说盲目地现代化,而是该土的地方要土,那是文化的根和魂,很多人就是听到戏曲里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话和口音,触发共鸣;同时也要在形式和题材上不断创新,才能点亮传承和发扬的‘长明灯’。”相关专家分析。
2022年,历城区打造“家住黄河边”历城集美非遗文化市集主题活动。融合传统技艺、传统美食、传统美术等非遗项目,包括桥氏木作、济南喜面鼻烟、黄河澄泥陶印章、鲁绣等20余个各具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在洪家楼悦立方、万虹广场等各大商超成功举办,深受群众欢迎,已形成该区非遗品牌。
“全队一共有2条龙,高跷队有武松、石秀、白蛇、青蛇、渔翁、公子、大妮等,角色基本上是全的,保留了‘原汁原味’。同时,近几年我们年青一代在传统的‘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的基础上,融进了‘扔、跨、蹲、别、拧’等技巧,动作潇洒漂亮,场面热烈火爆,有扭中美、美中浪、浪中俏、俏中哏、哏中逗等突出的表演特色,以此适应当代表演及百姓的喜爱。”韩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