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妙铃【欧洲时报网】中国侨乡的美食,正如一档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言:“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11月23日,“中国小吃之乡”福建沙县小吃街成网红打卡地。(图片来源:中新社)
11月23日晚,入驻15位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的“传统技艺小吃一条街”中国福建省沙县文昌街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品尝各种小吃。中新社报道,这条街今年揭牌以来,已成为当地的一个网红打卡地。沙县是“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其中“中华名小吃”39种,“福建名小吃”63种。
新华社报道,凭借近年来的现代化创新,沙县小吃“四大金刚”的制作方法均完成了升级:除了扁肉可以依靠机器自动捶打,拌面也用上了自动捞面机,蒸饺来自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和配送,炖罐可用半成品材料制作。高强度劳动已成为历史,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11月18日,沙县小吃产业园一家企业工作人员查看库房中的熏鸭。(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低端粗放经营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发展,创新让沙县小吃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近500亿元,并带动了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每当寒风渐起,吃火锅成了人们的首选。中新社报道,在中国广东汕头,牛肉丸是火锅的不二食材,潮汕人对牛肉丸的偏爱,可用一句玩笑话形容:潮汕牛肉丸,连续百年全国销售领先,一年卖出6亿多粒,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中国中央电视台一档《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介绍潮汕手打牛肉丸。(图片来源: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视频截图)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牛肉丸更做为潮汕特色美食美名远扬,很多汕头市著名牛肉丸店的产品都通过真空包装,远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牛肉丸也是潮籍乡亲每次回乡必带的手信,小小一颗牛肉丸,串起了浓浓的乡情。
在香港,有款特招年轻人喜爱的街头小食叫“鸡蛋仔”,与其一起销售的还有“格仔饼”(华夫饼),而在毗邻香港的广东台山,也有类似的出品,叫箩底糍。
中国侨网报道,台山的箩底糍,又叫“炉底糍”,其实是台山人结合地方饮食习惯改良后的华夫饼,用面粉拌酱烤制而成,目前已成为当地的一款特色小食,出品外形与香港的格仔饼相似,分甜、咸两款口味。
刚烤制好的箩底糍,整齐划一的格仔状,和当地人常用竹皮编制的箩框底部有点相似,所以有了“箩底糍”一说。根据现场的销售方式来看,都是现点现做的,摊主会根据客人的不同要求,迅速对面酱和馅料做出调整,尽可能满足客人的要求。
欧洲时报社总部设在巴黎,《欧洲时报》创刊于1983年,发行覆盖欧洲,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日报。旗下现有《欧洲周刊》、英国版、德国版、中东欧版。欧洲时报网从2000年开始发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