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之旅结局“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该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很具代表性。
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
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线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
但是,“餐桌浪费”只是“城市餐饮”这一个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在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时表示,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20%的温室气体。用这样的环境代价生产出来的食物,如果在餐桌上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浪费掉,是多么令人痛惜!
2019年7月末,国际环保组织全球足迹网络(GFN)发表年度报告指出,人类在7月29日已将2019年地球所有天然资源配额消耗一空,包括水、土壤和洁净空气均被用尽,使2019年的“地球透支日”成为历年来最早到来的“透支日”。
自1986年起,GFN开始计算“地球透支日”,几乎每年都较前一年提早到来。1993年为10月21日,2003年为9月22日,2015年为8月13日,2018年为8月1日。GFN报告指出,按照现在的资源消耗率,需要1.7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每年使用资源的需求。然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自1998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历时20年,在全球范围内监测16704个动物种群,以此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018年的报告指出,全球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相较1970年平均下降了60%,且消亡速度正在加快,而我们的食物生产和消费模式是这一趋势的最主要成因。
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因此,WWF从2019年开始在全球发出了“拯救食物1/3”的倡导。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多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欧盟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约为8800万吨,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
美国《世界日报》2019年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万吨农产品被丢弃;法国政府公布的报告称,法国每年因浪费食物损失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78亿元);德国统计资料显示,每个德国人一年扔掉的食品价值约235美元;2018年英国家庭产生的食物浪费总量达450万吨,价值14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25亿元);《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重视环保的日本人每年丢弃的可食用食物高达634万吨……
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曾采取过很多措施,企业与民间组织也曾启动过各种活动,如“光盘行动”“半份菜”等。但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些条款基本是原则性要求,而且比较分散,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缺乏操作性。
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能够遏制浪费的有力保障,比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所以,从国家层面进行专门立法来约束浪费行为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在教导后辈的《诫子书》中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