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邪尊法制晚报讯(记者 钱业) 《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总导演陈晓卿自谦是一位美食爱好者,在朋友圈里有在任何时空可以“遥控点菜”的美誉。
昨日,陈晓卿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是带着好奇心去寻找美食和美食背后的故事,也是带着好奇心去拍的《舌尖》。
《舌尖2》从4月18日播出就不断在爱奇艺、搜狐等视频网站刷新网络点播率,超越同档期的电视剧,截至今晨,点播率超过6498万次。
FW:张立宪(著名出版人)说在北京任何地方甚至包括全中国,只要告诉你方位,你就能遥控点菜,你自己在专栏里也爆料,王小峰(某杂志主笔)有一次在成都让你遥控点菜,你其实是蒙他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陈晓卿:对好人是一种态度,对坏人是一种态度(笑)。因为王小峰是东北人,他根本吃不出来好坏,所以让他点什么他都觉得挺好的。但大部分不是蒙的。
FW:《舌尖》和你本人的美食专栏风格近似,都是关注食物背后的人和故事,关注亲情、乡情。
陈晓卿:两者观念上肯定是有关联的,我会和店主、开餐厅的人聊这些东西,是因为会有好奇心。
陈晓卿:不能这么说,《舌尖》是中央电视台的东西,中间可能带有一点我个人的东西,探究食物背后的故事。
陈晓卿:都是分集导演写初稿,然后制片人审一稿,我和沈宏非(《舌尖》总顾问)审二稿,最后导演还要根据画面再做调整。几乎所有的文案都是所有导演共同完成的。
FW:《舌尖2》的解说词非常具有科学性,有网友将之称为博士论文级别的,但是拍摄的却是中国最朴实的一些事物和故事,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碰撞?
陈晓卿:因为《舌尖1》被吐槽的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科学性这方面。这说明我们当时在知识储备方面很不够。所以在《舌尖2》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功课。比如要去拍一个东西,要对其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健康角度、味觉角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FW:有人认为《舌尖》有许多非虚构性的搬演(一种介于现场纪录和虚构之间的电影方法)。
陈晓卿:中间肯定有演的成分,比如说炒菜是一下子就倒下去,我们会把菜再重新摆一下。
陈晓卿:情节方面一点都没有,都是现实的,应该没有人可以指出哪一部分是搬演的。
FW:《舌尖2》在微距摄影方面又有了些创新,使得食物的展现更加精致、分毫毕现,在技术上是怎么完成的?
陈晓卿:我们在微距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辅助工具的小调整,可以让摄影机自己移动,不晃动。是我们纪录片频道的几个摄影师和航空航天大学的同学们一起用车床做出来的。
FW:和菜头(网络作家)昨天吐槽说《舌尖2》太碎了,镜头切换比较频繁,想要好好“吃”一道菜老也吃不到,你怎么看待这样的吐槽?
陈晓卿:昨天又吐啦!只要是善意的批评我们都愿意听,但是我们还是有我们的一些坚持。如果所有观众都说太碎了,看不懂,我们就改,但目前好像不是这样。
陈晓卿:我们从善如流吗,很多人说不爱看故事,要看美食,我们就把很多人的故事砍掉了。
陈晓卿:绝对不是,《舌尖》只是中国纪录片众多类型下的一种。中国好的纪录片太多了,你可以去看《乡村中国》和《天下大同》,要比《舌尖》好得多。只是我们做的是让更多普通观众喜欢看的纪录片。
FW:不可否认的是《舌尖》仍然让大家感觉到了中国纪录片的某种突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突破?
陈晓卿:挣了点钱吧,除了这点之外我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的,这是我们拍纪录片的日常工作。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