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开启时光隧道“我们要懂得一个道理,企业做得快未必就是好,而是要做得好,做得久,做得稳,持续地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去追求速度。”6月5日,正是端午假期,深商总会会董、时尚商业地产集团董事长
本次深商夜话活动在东部华侨城天麓举行,深圳市深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深圳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黄东和,晨达建设集团董事长梁路平,深湾产业投资董事长王秀成,深商联副会长、深商总会秘书长石庆等20多位深商会代表、青创团创业者出席,聆听郭奎章颇具的创业故事。
郭奎章是一位行者,走过无数的路,造就了现有的商业帝国。他早年从事艺术,1988年从中国医科大学离职,投身商海,创建时尚公司。1998年被评为十佳青年创业者,36岁即离开公司,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每日以读书、会友、看地球为人生乐趣,在公司之外寻找公司发展的新航线。
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举步维艰,但郭奎章却认为,根据经济周期性的规律,每一次经济危机后是新机遇的开始,尤其做市场,这可能是并购优良资产的好机会。另外,疫情带来的影响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砺,也是我们这一生必须经历的一些磨砺。
郭奎章表示,他这一生经历了四个“磨砺”。第一个“磨砺”是解决得失的问题,因为做企业第一个阶段就是和得失有关。创业之初,基本上是为了获取财富而奔波,“我最早的时候是做实体公司、装修公司,深有体会”他说。
刚开始,郭奎章认为商业地产这个模式是成功的,可以在全国快速成长、快速扩张。但是,经过考察了多个案例后,他发现商业地产必须理性,因为每一个都是作品,所以不能快速复制,要稳扎稳打。
他说:“有一次在树林里和工人一起找能够做出小柱子的树木,有几个长得非常好看的,工人说这些都用不了,因为这些树长得太快,树枝很疏松,只能烧火用。而另外一棵树很小,样子也难看,工人却说这个可以,因为这棵长得慢,三十几年才长这么大,它可以扛得住各种弯曲。”从此,郭奎章就懂得了一个道理:企业做得快未必就是好,企业要做得好、做得久、做得稳,才能持续地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去追求速度。
郭奎章的第二个“磨砺”,是1994年的时候正在建第一个商场,正好赶上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在此前银行同意给我们贷款,但是后来就停止了,还好后来想了一些方法解决了资金问题。我也明白了以后不能再依赖银行,一定要依赖自己的利润,因为银行只能当成你的拐杖,但不能当你的双腿。”
郭奎章本身是个艺术家,喜欢自由,喜欢不被人关注,喜欢在一个小角落里自由的生活,而不是追求所谓的世俗的荣誉。创业成功后,他就离开企业到深圳度假三个月,这段时间就由总经理负责。但是刚离开公司的时候,心里总是不安,“公司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眼睛看不见他的时候心里就不踏实,就慌恐。”所幸的是,公司在没有他的情况下运行还是相当顺利。这是郭奎章的第三个“磨砺”。
到了深圳之后,郭奎章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并且在深圳一待就是22年。“矛盾和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如果不能心灵释放,那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获得真正的大自在。”因此,在47岁那年,郭奎章心灵上真正的获得了解脱,也懂得了什么叫“上善若水”。“上善若水”就是说水从高处走,遇到前面有石头就绕过去,遇到前面有阻碍了,就打弯弯过去。这也是郭奎章的第四个“磨砺”。
郭奎章说,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是为了财富而努力,也因此会得到满足感。但是当我们在物质上达到了极度满足之后,会发现那种满足感会逐渐的递减,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缺失了一件东西,就是幸福感,而幸福感是跟索取成反比的,索取的越多,幸福感就越少。
那什么才能真正的获得幸福感呢?郭奎章认为,那就是“给予”,当我们都给予的时候,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给予”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在五年前,郭奎章发现,在与年轻创业者的交谈中,大家讨论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早期创业的时候经历过的问题,只是今天所用的工具发生了变化,但是事物的逻辑和人性的逻辑是相通的。“那我们能不能一起来讨论如何创业,如何去把自己从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变成一个创业者的心态?”青创团也因此成立。
郭奎章表示,创业者不是花钱就可以创业的,创业者要具备这种基因,一定要具备创业者个人的特色和个人的悟性才有创业的条件。青创团是一个公益组织,聚集了大量的不同特色的优秀人才,这是多年来他的付出得到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思维和一种创新的意识。“这也让我们感觉到生命还有意义。”他说。
交流中,企业家都深受启发,获益多多。“深商”最早研究者黄东和说,深圳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在深圳打拼创业,才华才能发挥出来,最典型的就是王石,他做了企业把生命能量迸发出来。因此当时想了一个概念就叫“深商”,从2004年,南方都市报用了300个版面来推深商,2005年深商联成立了,并对“深商”的概念、精神进行理论梳理。郭老师是深商的标杆性的人物,是深圳的现象级人物,他不仅是一个企业家,更做了超越企业家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