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00006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读“筛”三声);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
网上从来不缺少职场“潜规则”的新闻,有的人屈从于现实,有的人愤而辞职。那么,遇到“潜规则”,有没有既不丢工作,又能狠“阴”上司一把的好办法呢?
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来看看历史上的聪明人是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的。
唐朝时有个王爷,贪淫好色,对于稍有姿色的下属家眷,经常以王妃的名义召唤到王府,然后借机奸淫,被欺辱的官员敢怒而不敢言。
一次,王爷又看上了一名官员的妻子,故技重施,假托王妃名义召唤,官员不想让妻子前去,但又畏惧王爷权势,妻子却说:“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
官员妻子大声呼叫,并且说到:“这哪是一个王爷能干出的事,你肯定不是王爷。大概是王爷家仆假冒王爷,败坏王爷的名声吧?”拿着鞋子,冲着王爷的头猛打,而且把王爷的脸也抓花了。
明代有位清官,任县令时就敢棒打自己上司的公子,上司虽是个总督,但却只能吃个“哑巴亏”。
总督有个儿子,很不成器,经常打着总督老爸的名义在各地白吃白喝,还讨要贿赂,各地官员也是敢怒不敢言。
这日,恶少带人到了清官所在的县,手下问县令该如何招待,县令说:“又不是总督来了,总督家的儿子而已,正常管顿饭就行了。”
结果,恶少只得到了一顿“便饭”。很不满意,于是让人将招待他的差役们打了。
这一打人,可就中了县令的下怀了。县令带上衙役们,把恶少和手下暴揍了一顿,还将恶少收敛来的金银全部充了公。
最绝的是,县令让人把恶少送到了总督老爸那里,还带着一封信,信得大概意思是:“总督您清正廉明,您对儿子的家教一定很好。可是有人假冒贵公子到县里闹事,还讨要贿赂,败坏您的名声,我把这个冒名的家伙给您抓起来了,您看着处置吧。”
清代,一个大太监,仗着自己是太后面前的红人,到处收敛钱财,当然,钱财大部分也是给太后收敛的。
一次,大太监出京,号称是给皇家采办衣服,但因为狂傲,没走正常手续,也就是说,没有皇家的书面证明,只是他自己口头上告诉一路的官员:“我出京来,是为皇上采办衣服的。”
等到了山东境内,山东巡抚是个有名的能臣,因为大太监没有皇家的书面许可,就定为“私自出京”的罪名,砍了大太监的头。
太后得知,很生气,但是巡抚占着大义,所以太后除了生气之外,也是无可奈何。
第一则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的《智囊》,王爷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那位聪明妻子的丈夫叫崔简,妻子郑氏。
第二则故事中的清官是海瑞,故事发生时任淳安县令,总督是时任浙江总督胡宗宪。
第三则故事出自《清史稿.丁宝桢传》,山东巡抚是丁宝桢,大太监是安德海,太后是慈禧。
要学习故事里的智者,站在道德和明规则的大义下,把事情摆到台面上来,因为坏人和“潜规则”更怕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