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妖孽工作日晚上8点多给杨利辉发微信,一般收不到回复,这个点他正在睡觉。等到回复,要半夜12点之后。这时候,他起床了,开始“为爱发电”。
前几天高考出榜那天,有个热搜:#程序员忙里偷闲2年做出一部历史剧#,杨利辉就是这个程序员,90后,安徽阜阳人,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写程序,俗称“码农”,现在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做技术负责人。
码农写历史剧,其实不是重点。微博上还有一个热门线小时的短视频#。说的就是杨利辉做的这条科普五代十国历史的视频。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同学都知道,学历史,最难的就是分裂的时代,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真的头疼。十国是哪十国,大部分人都答不出。杨利辉偏偏选了这段历史来做短视频——偏偏这条短视频还有26小时。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调侃——
这条需要四个小时才能上传完成的“26小时彻底搞懂五代十国”解说合集,准确的时长是25小时30秒18秒。结果——
b站有一个10小时的版本播放量超116万,西瓜视频26小时完整版播放量超43.6万。26小时的完整版,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超过5000万,点赞数超过89万。后台统计,有5万多人看到了最后。虽然完播率只有5万人,但更多人选择先收藏,再慢慢看。毕竟一天只有24小时,看完还得借两个小时。他也被网友们称为“短视频刺客”。
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玩儿了,上一个是20个小时的中唐历史,看完需要多少流量呢?9.259G。
杨立辉告诉潮新闻记者,其实,他平时做的都是10-15分钟的视频,最新的视频又长了,在18-20分钟,“可能是写稿子越来越顺手了”,26小时的五代十国史,其实是一个合集。
因为经常有人催更,一周一次看得不过瘾,也有新粉丝说不知道从哪里看起,杨利辉花了近两周时间,把五代演义所有视频重新做了一遍,整合成一部鸿篇巨制——26小时的短视频是这么来的。
杨利辉的历史科普短视频,内容基本按照历史的故事线来讲,没有耍什么花招。不是主打华丽精美风,也不是比谁剪辑好,更不是比配音——他自带口音,听起来萌萌的。不同的角色会用不同的声音、语调,有点像视频版的评书与广播剧的结合体。
在老家安徽阜阳,祖父常给他讲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大郎替了宋太宗,二郎替了南清宫,三郎马踏如齑粉,四郎失落在辽邦”,宋太宗是谁、辽国与宋朝的关系是什么?直到初中上历史课,我才知道杨家将的故事纯属虚构,民间演义与真实历史不能混作一谈。”
“我对宋初的历史感兴趣一些,自然也就相对了解五代十国。2019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主观且漏洞百出的五代十国科普视频,就想着纠正一下,但自己的力量太薄弱,完全没法改变评论区的风向,后来我又搜索了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人做五代十国,结果非常的少,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做这一块。”
从2018年开始,他系统读了《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宋史》《辽史》。但是,史书往往没有那么多细节和故事,有时候只是轮廓。要讲的普通人能听进去,并不容易,文本如何生成?
每一讲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先看史书,列出故事大纲,然后查资料丰富故事内容,最后形成全文。基本上每讲5000字文稿,需要查阅三万字左右的资料,确保全面,准确。
其实,他一开始也是选用口播的方式,但效果不好,播放量低。有一位资深粉@电商锋爷说,我从他几百粉丝的时候开始看,坚持起来真不容易,一开始辛辛苦苦做的内容只有几百赞。
“我推测应该是古地名大家不熟悉的缘故。五代十国的时空是相对混乱的,讲再多少遍升州,大家也不知道这就是今天的南京,那一旦产生认知障碍,谁还会留下来听你讲故事呢?”
视频打底,就是一张古代中国地图,有人物出场时,便用个圈圈套着此人的半身像,位置随着剧情在地图上移动,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直观清晰得展示在观众面前。
有一次查资料,他在书中看到了一幅古地图,2020年3月,他决定自己尝试做地图来讲历史。
“写大部分故事,资料综合一下,故事线还是比较完整的。但用户的思考和对话细节,需要合理的推理。”他并不认为写文本难,最难的是做地图。地图是辅助记忆的,主要是看古地名的位置和相对位置。
对程序员来说,GIS软件和PS技术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确定地形地貌和地图上的国界、州界、县城和军号。“你要去查资料,要能把当时的情况还原。如果你用现在的地形,别人看起来肯定会有些不太对的地方,因为河流、疆域,尤其是这个海岸线变化很大。”
几乎每一处,杨利辉都需要去查阅史书、会要和县志。而除了静态地图,他还需要加入动画方便叙事,哪怕一场最小的战役,行军路线、故事推进都需要精确落实到每一帧的画面上。
这也是大家能看完26小时的原因。文博大V@文物医院:用动图解读历史,让历史一目了然。
网友@Augenstern❣️建议抖音加一个书签的功能,“要不都不知道看到哪了。”
@热忱 顺手算了一道数学题: 一节课是45分钟,大学如果上历史课的话,按专业课算,一周三节。则一周135分钟,既2小时15分钟,25小时30分钟,就是12.24周,因为一周的时间有限,所以进一周,既13周,大抵相当于一个学期,所以,看完这个视频,相当于上完了一学期的课。
但是,一版地图,他得做一星期,基本上这星期就废了,其他事情干不了。像“成名作”五代演义他做了五版地图,“因为每次要改版嘛,地图要不断发生变化,或者是技术迭代。”
五代演义140讲,他做了400张左右的地图。中晚唐演义,做了两版地图,有300张左右。最新的新五代演义,如今现在已经做了一版地图,但花了十几天时间才做好。
做五代演义的时候,是他一个人,现在有了工作室,其实也就是两个小伙伴,一个帮忙做动画,“还有一个新人,还没完全融入工作流”。
杨利辉称自己的读者为“节度使”,为了方便各位节度使追更,这位程序员又专门做了个网页,按中晚唐风云、五代演义、新五代演义给视频门做了分组。一页观看全部,随时催更。
很多文博大V点看完后,都发了很长的留言,才对得起这26小时。比如历史学者于赓哲,写了“一条1700字的留言”,摘录部分——
世界杯决赛才两个多小时。我看了部分内容,觉得他的取材范围和制作风格,有点像国风类游戏的前奏,且没有脱离正史的范畴,这样非常好。
坦白说,有几个非史学专业的人会去看古代史?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的区别、《旧五代史》是如何失而复得的,这种情况下他能以正史为主要叙事并穿插传记、能下这么大功夫,我是相当敬佩的。他的这种视频风格有点像诸葛亮打仗,稳扎稳打、绝不冒进,所以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错。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期他讲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先绘声绘色讲完,接着自己跳出来说“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假的”,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在正史的范畴里加一点演义的部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进入,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在短视频里讲点笑话,因为既然是拍东西给别人看,那首先就得让人家看下去。有人说这样不会让大家对八卦野史更感兴趣,而对严肃正史更漠然吗?这个现象肯定是有的,但不能说大家喜闻乐见的,我们都排斥,也不能说大家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对吧?
那条热搜里,除了程序员,里面还有个关键词“忙里偷闲”。杨利辉之前接受媒体采访,也云淡风轻说了一句话:“因公司较少加班”。大家又歪楼了:马上安排加班!
昨天,杨利辉告诉潮新闻记者,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项目技术架构,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时间相对自由,不在一线,不用总是加班。”
“工作日,六点钟下班,吃完饭就要睡觉,睡到12点左右起来干活儿,干到四点半左右,然后再眯一会儿,然后再去公司上班。要不然你这个精力保证不了。这个时间表,我从做自媒体之后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算是坚持了三年多了吧。”
所以,我们看到的视频,基本都是他半夜做的。为什么愿意这样花时间,小杨依然云淡风轻:“就是爱好吧。能有一件自己喜欢,还有点意义的事情去坚持,也挺开心的。”
历史博主@蘸盐 身有所感:视频主要是用地图讲解历史,内容也基本遵循正史。博主如果参考了野史或者起居录,会在视频中特别标注。作为一个历史博主,我能感到其中的工作量之大。日复一日地查资料、写文案,制作地图、做动画、配音,所以看到这条视频有88万赞倍感欣慰。古人会花时间写《资治通鉴》,网络时代也需要人把书籍转化成现代人喜欢看的形式。 有人愿意去科普这段冷门历史,并在短视频平台找到观众。有人愿意在抖音看一条26小时的知识视频,并分享给朋友。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有的,基本上,一个视频发布后两个小时,我是最忐忑的。因为这段时间,是网友集中指出错误的时候。”
比如,他犯过一个低级错误:唐朝有个宰相叫于頔,他查阅的一本书上误印成于“由页”,照搬到视频里,结果被一个小朋友发现了。
有件比较著名的事情。2021年高考前,他做了一集关于冯道的人物传,结果文科综合历史考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到了冯道,让考生分析这个人物。
“我经常给学生放你的视频,结果高考题就是评价冯道!学生感谢了我一晚上……学生说像在评价一个老朋友一样,做的事都差不多知道,评价起来内容也不空洞。”“我怀疑出卷子的闲的没事也看你……”
在b站他也收到留言:十分感谢UP主,契丹崛起的那一集中的契丹两法制度是历史高考题。
@说唱废物: 真事,我老师艾特我看的,还要考查,看三天了零零总总看了一半。
@下一个瞬间: 之前看了一个6小时的视频,已经觉得是天花板了,你这个整个就把天花板捅破,直接上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