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佣之美味关系近年来,在我国的学术界在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等问题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不同成都上干扰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因而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祖国观、民族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历史观上要承认和还原客观,国家观上承认和服从治理,民族观上承认和尊重多样。
历史、国家、民族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众人皆知的。历史不等于国家和民族,国家也不能等同于民族,但历史联结着国家和民族,这是肯定的。没有历史,很难正确的解释国家和民族。离开国家和民族,也很难清晰地把握人类文明进程,很难准确把握历史。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国家和民族是这种进程的两座高峰。历史与国家及民族共同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璀璨图景的重要画卷。中国并不赞同历史虚无主义,是否认历史主观主义的;不赞同民族国家论,是反对一国一族论的;不赞同民族优劣论,是反对极端民族主义的。习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祖国观、民族观,就是要求全国各族人民以客观的历史视角正确对待国家和民族这种根置于历史的社会现象,以联系的观点来正确认识各种历史问题、国家问题、民族问题,不至于陷于唯心主义的孤立论、片面论、主观论的泥潭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光辉照耀下,在中国领导下,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建设团结富强的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什么?就是不应忘记的“前事”,就是过去的事物。“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习: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线日。 ]。“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习: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线日。 ]。习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习:在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线日。]。历史联结现在,历史照亮未来。但历史不等于现在,也不等于未来。我们不能把历史原样照搬到现在,也不能把未来搬到现在。对待历史,割断和复制都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从国家、民族发展历程来看待历史,也要从历史的伟大进程来认识国家、民族。
一是要深刻认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道理,把历史当成最好的老师。历史忠实记录下人类走过的足迹,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但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是值得总结的,是有价值的。否定历史,就是否认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过去。在此此基础上,习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习: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线日。]。我们要严肃地批驳历史主观主义,敢于承认历史。我们不能就眼前谈眼前,就现状说现状,而是要从眼前和现状中找出其历史的源头,从历史中看到眼前和现状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包括从历史实际出发。当我们讨论国家、民族时,承认他们的历史前提是至为重要的。解决有关国家、民族的诸多问题,也应该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吸取营养。
二是要深刻认识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进程,客观地看待历史。这个问题,习以革命领袖为例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习: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线日。]。这些言论是对那些在历史问题上信口雌黄、胡说八道者的当头一棒。我们要严肃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正确分析历史。在国家、民族问题上,曾几何时不是也有人要断章取义、主观联系吗?诸如民族取消论、民族识别错误论、维吾尔族人为制造论等,都是以臆想代替历史的典型表现。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性很大。
三是要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老实地遵循历史规律。历史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有时历史也会迷失方向。如果历史总是正确的,人类社会也就不会出现如此众多的磨难。习说:“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习: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线日。]。关键又在于对失误和错误采取郑重的态度,反思和纠正失误和错误。只有这样来铭记历史,才能少走弯路。我们要严肃地批驳历史无为主义,坚决纠正历史错误。历史地来看,在国家、民族问题上,过去刮的“”风、“民族融合”风等是违背历史规律的,今天显然不能再如此来做了。有人借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而照搬照抄或复制中国历史上国家观、民族观,实际上是颠倒国家、民族的历史时空的行为,是一种历史倒退。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器。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而阶级统治是跨民族的。这与民族国家理论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国家更多地指拥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和管辖民众的政权,而民族则是指具有历史、文化、社会等特征的人类群体。国家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否则很容易陷入一国一族论泥潭之中。国家与民族,一个是政治实体,一个是人们共同体。一个国家中,其所治理的民众就是国民。国民没有选择性。国民属性是政权所赋予的,理论上,国民不一定有延续性。当然,国民是存在民族属性的,但民族属性并不能改变其国民属性。与国民不同,民族属性是延续的。国家、国民、民族之间,尽管有一些属性的交集,但却具有各自的历史语境。如果要在同一历史语境讨论此三者的话,定然是国家到国民再到民族。民族使国民出现多样性。国家不是治理民族而存在,而是治理国民而存在的。所以,在国家视野下讨论民族的意义在于强化国民治理的特事特办,充分考虑不同民族国民间的利益分配,最大化地激发全体国民参与和服从国家管理。
一是要充分认识国家是统治者的治理机器,强化政权意识。历史上的国家也好,当今世界的国家也好,国家无不是统治者的治理机器。统治者通过国家来实行社会治理。国家观涉及了一个国家的性质、制度、治理等问题,即谁是主人、采用什么制度、管理方式是什么。如何看待国家,国家观是什么,首先要把国家看成社会治理的机器。国家之下,国民除了服从和不服从外,很难有第三个选择。国家治理视野之下,不同民族的国民都应该服从国家。这种情形,理论上,要延续到的实现。就此而言,地方民族主义是与国家逻辑相违背的,是应该反对的。
二是要充分认识国家是有不同类型的,强化宪法意识。历史上,国家无外乎民主与专制两种。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以民主为价值取向。西方现代国家,通过选举建立政权,由代理人掌权。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精英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依靠大多数民众的力量建立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我们不妨称之为大众民主。而这些民主国家用宪法把民主原则、程序、运作等固定下来。对于新中国而言,宪法明确规定,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今天中国的国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个国家属于各民族共有。这是宪法规定的。因此,大民族主义在新中国是缺乏逻辑依据的。
三是要充分认识特定的国家始终是历史的,强化团结意识。从历史上看,特定的国家不是永恒的。有的国家消亡了,另一些国家兴起了,不断更替,一直延续。我们看到,一些民族曾建立过国家,但这是历史。这些历史上的国家,即使有着如何广袤的土地和繁多的人口,我们也不能将其作为这个民族的私产,也不能把这些国家成为这些民族的祖国,更不是今天搞分裂的理由。同时,我们也不能抹杀历史,而否认这些民族对于这些地域的开发及文明演进的历史贡献。各民族团结起来,把当下的国家建设好,才是真实的。所以,习才说,国家好,民族好,才能大家好。当然,对于每个人而言,过去的国家可能在文化层面上,与当今国家有着联系性,但他们是根本不同的。那种把今天的特定国家等同于过去存在过国家的延续,在逻辑上也是不恰当的。
不同的民族观,对民族认识的结论是不同的。民族观与世界观一样,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有人曾撰文,要创新民族观,认为把回答“什么是民族”的问题作为前提是不正确的,而要以所谓的新民族观为出发点,但全文的核心是去民族化,根本的是在民族问题上去国家化、去历史化。尽管口口声声离不开中华民族,但实际推崇的是民族主义。我们认为,民族观的基本视角在于,是否承认民族,如何看待民族,怎么解决民族问题等。在这里,持什么样的历史观、什么样的国家观,十分重要。否认历史,或僵化历史,都会误判民族;曲解国家,或夸大国家,也会误判民族。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正确的民族观,要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否则,即使再夸夸其谈,也只能是欺吓妇孺罢了。我们认为,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在正确历史观和国家观指导下,来解读民族,科学分析和概括总结中国民族历史发展发展规律,以解决当前社会阶段的民族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服务。
一是要透彻认识民族是客观存在的,把客观性看成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起点。民族是一种社会存在,是客观的。一段时期里,少数人之所以要在民族、民族政策问题上做文章,除极个别是有意为之,大多数人是因主观意念模糊了研究判断。他们的共同点是,理论研究的多、间接体验的多而实际观察的少。我们认为,如果看不到民族客观性,势必要想当然地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脱离实际,最终事与愿违。为此,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和分析民族及民族问题 。
二是要透彻认识民族是发展的,把历史视角作为考察民族发展过程和民族问题的切入点。作为一个人们共同体,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一个民族都会发生变化,不同时期各民族外在表现是不同的,但不会改变民族的本质,民族本质的改变要等待的到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有阶段性的外在表现,这些表现是国家治理中要考虑到的。为此,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三是要透彻认识民族是联系的,把民族和民族问题与其他问题结合起来考察。因为民族是社会现象的一种,只不过是较为特殊而已,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紧密联系,孤立地看待民族是不恰当的,解决民族问题必须依赖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解决,必须伴随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来推进。为此,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坚持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