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果被杜月笙长女杜美如称作 看似,却完全真实 的《杜美如:戏如人生》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
本书通过讲述杜家真实故事,还原人物身上跌宕起伏的生命细节,解码 海上闻人 在乱世中的逆袭,呼应坊间热度不减的传说演绎,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沧桑风云。
全书正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悠悠家国事 中,杜美如回忆了她的家族往事,描述了其父母从相识到结婚的经历、家中兄弟姐妹成长的故事,以及杜家人与当时社会各界名流交往的趣事。杜美如的母亲出身京剧世家,在她的回忆中着重讲述了当时一些京剧演员的轶事,颇有趣味。第二部分 闯荡伴戏韵 讲述杜家离开上海赴香港后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其父与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孟小冬的感情生活。第三部分 同是曲中人 ,杜美如回忆了自己晚年回到上海的经历,从她参观故居的感受出发,以晚年的视角再一次回忆杜氏家族的点滴细节。
src=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原会长熊月之认为,关于杜月笙的书,已经出了不知凡几,但是,由杜月笙亲属所述所写则不多。《杜美如:戏如人生》一书通过特定视角,披露杜氏家族鲜为人知的故事。该书将口述人的回忆和撰写人的智慧融为一体,以人带事,事中有史,让个人和家族经历,缱绻在这个城市的变迁中,通过生动细节再现历史情状和氛围,增强了史料价值。特别值得赞赏的是,杜美如讲述其家族历史,讲述其父亲历史,采取既无保留、又有保留的辩证态度。所谓既无保留,就是将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悉数讲出,供学界研究参考;所谓又有保留,就是自己不介入对于杜月笙功过是非的评价,别人赞也好、骂也好,一律不予置评。做女儿的通过日常生活和重大事件,多方面多角度地讲述和解读,有助于还原真实的历史。
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邵雍表示,《杜美如:戏如人生》一书,重点叙述了杜美如所亲历的梨园趣事逸闻,提供了其父与社会各方人士交往的细节,再现了旧上海闻人杜月笙鲜为人知的婚姻与家庭生活。这些与戏相伴的故事,从一个侧面为人们重新认识、评论杜月笙提供了新的可供参考的史料。杜美如的人生阅历和对于其父的回忆相互交织,经作者精心梳理,全书章节编排紧凑,文笔畅达、情景交融、富有情节、引人入胜。书中配有大量的历史照片(含报刊相关报道的版面照),图文互证,弥足珍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举一反三,从杜月笙这面特定的镜子,多方面多角度地进一步观察旧上海乃至旧中国社会的 西洋镜 ,得出新的感悟。
src=上海市档案馆原副馆长、上海史专家邢建榕指出,近年来,口述历史已成为大众新的阅读热点,而且主述者的角色渐有扩大,在主流、非主流之间,尚有合流人物,如杜月笙这样的灰色人物,既是近代上海特有的,也是历史难以绕过的,这恰恰是历史的魅力。《杜美如:戏如人生》通过女儿的口述,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大众认知的杜月笙。叙述中既是零距离又是有距离,拿捏得恰到好处。该书文字生动,内容有据,原汁原味,注重生活细节,初看有点散漫,实则形散神不散,愈看愈有兴味。空前绝后的天下第一堂会、东湖路杜公馆的秘闻、杜月笙书法真伪……颇有章回小说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口述者不回避,也不粉饰;整理者尤能登高立意,注重研究,占有资料,勘误甄别,一切精打细算,谋定而后动。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世纪》杂志原主编沈飞德几年前曾主持《杜维善口述历史》的编撰工作,如今又读到这本《杜美如:戏如人生》,作为浦东同乡的他感慨良多:书中记述了杜美如与戏相伴的故事,披露了大量杜家和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父亲杜月笙鲜为人知的史事秘闻。他认为,生动可读是这本人物传记最可赞誉的特色。杜美如,一位九旬高龄的老人的风雨人生,折射出她所处各个人生阶段的历史风云,尤其是她对杜家和其父杜月笙种种往事的追忆,对广大读者来说无疑是全书的重要亮点。
该书作者之一沈惠民则表示,《杜美如:戏如人生》不是正儿八经的传记,它更像一出出 折子戏 ,有时是一个话题引出相关故事,有时因一张老照片说出背后隐情,其中好些照片还是首次披露,更多故事鲜为人知。
多年来,坊间和网上对杜家故事热度不减,各种演绎似是而非。诸如杜月笙在抗战期间向国民政府捐献 120 架飞机、他在临终前亲手烧毁所有借欠条,还有杜月笙给和蒋介石分别写信却被塞错信封,是 误操作 还是 调包计 ?如今网上上百条之多的 杜月笙金句 真是他所说?……书中对此探幽发微,和盘托出背后故事,解开坊间传说留存的谜点。杜美如回沪寻根期间的相关活动,作者更是全程陪同、耳闻目睹,成为书中这部分内容的 曲中人 。杜美如也应邀为本书题词。
src=据悉,应出版方邀请,九旬老人杜美如将于今年 10 月再次来沪,届时将出席读者见面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