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箴言故事】仁政德治——伤人乎不问马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17 8:44:45 | 【字体:小 大】 |
07-ghost漫画《论语·乡党》中记了孔子的一些行为。“厩焚,子退朝。‘伤人乎’,不问马。”是孔子重视人的具体表现。
原始社会解体以后,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制从社会成员的阶级关系上来看,是最残酷、最无人道的时期。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负担者是广大奴隶,但社会生产的主人,奴隶们却没有任何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他们只是一些“会说话的工具”。他们使用最笨重的工具,整日进行无休止的劳动。甲骨文中的“众”是三个人在烈日下从事农业劳动,“羌”是被俘虏来的人从事畜牧劳动。“妾”、“奚”、“仆”等都是一些非生产性的家内奴隶。金文中的“奴”是一只手抓住一个女奴隶,他们日夜进行劳动,吃不饱,穿不暖,随时可被杀戮。尤其是人殉制度,奴隶主死后往往把几十人,乃至几百人活活殉葬或杀死殉葬。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中,几百个人殉,令人触目惊心。奴隶可以送人,可以抵债,还可以当作牛马买卖。
当时一匹好马能买五个奴隶。孔子家中既有好马,又有一些喂马的奴隶。有一天,孔子下朝回来,听说马棚里失了火,首先问“伤人了没有?”不去问马。足见他对人的重视和尊重,这正是他仁者“爱人”的具体表现,体现中国人最早就有明显的人道主义。
孔子这一行动,是其著名的爱民故事,其实这是孔子一贯的作风,也是历代儒家“以人为本”的重要特点。有的学者在论文里说“孔子发现了人”。有人对此不理解,其实是对的。在残酷的奴隶社会中,许多人只认为奴隶主是人,少数自由民是人,广大奴隶只是干活的工具,他们不能享受人的待遇。孔子承认大量奴隶是人,这是何等的仁爱和高明啊!历史继续发展,封建社会的家奴,少数族统治者治下的臣民,也往往没有主人一样的人格。直到解放前的西藏,广大奴隶也没有自由的身份。解放后西藏农奴享有了人权,我们中国历来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孔子为人们做出了榜样。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