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骨灵姬2600年前春秋楚庄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灌溉工程安丰塘,其位于寿县城南35公里处,被称之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如今长江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后,在寿县东淝河闸枢纽汇入淮河,长江与淮河在这里完成了千年“牵手”。
古今两大著名水利工程在这里实现“世纪对话”,古城寿县见证着历史文脉在这里传承,中国水利精神在这里延续。同时,引江济淮水系将这里的楚风汉韵串联,为古城寿县的文旅赋能助力。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拥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也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在寿县古城墙下,抬头仰望,满目的青色城砖,无一不在诉说着九百多年来历经的风风雨雨。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南宋,砖壁石基,城开四门,各有瓮城,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防水防洪功能,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漫步于古城内,如行走在一部沉甸甸的史书之中,抚摸墙身,仿佛梦回千年。正是这样一方古城墙,千百年来一直守护者墙内的人民免受洪水肆虐之苦,得以安居一方。
因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寿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围棋堵墅”“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
如今,滔滔长江水从这里流入淮河,为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寿县古城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江水入淮的必经之路和江淮沟通段的“最后一站”所在地,寿县从此实现通江达海,充满古色古香的寿县古城踏上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航运交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踏上新台阶。滚滚江水入淮将为寿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民群众的生活、城市旅游、水运投资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开启新的篇章。
寿县古城墙虽选址低洼,但设计合理、建造科学,具有防洪功能,让百姓免于洪水之灾。据史载,明、清二代,寿州城墙直接遭受水害15次,其中先后有6次大水环城。明清时曾多次修葺,经明朝15次、清朝14次修葺和完善,终形成今日之规模。
提到古城墙防洪,就不得不提城墙内的月坝。据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年)寿县出现了月坝。所谓月坝,即以城内涵段之转角角顶为圆心,向上建筑一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高于城墙。周围又围护以厚实的堤坡,远远看去像个小山包。月坝内设石阶,可沿级递下,坝底涵沟上砌砖旋,设闸数道。月坝能从整体上保护涵闸,使之与外隔离,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也可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消除外水倒灌成灾的隐患。
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的芍陂(安丰塘),距今已有2600年历史,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显著的灌溉效益,古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塘”。
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
现如今,一个引人瞩目的充满科技化、数字化等现代化元素的引江济淮工程在这里横空出世,古今工程交相辉映,这是水利精神的传承,是江淮儿女智慧的延续。
站在东淝河引江济淮入淮口,看着一江春水向北流,碧绿的江水仿佛又增添了一丝历史的厚重感和楚风的古色。
公元前241至公元前223年楚国在此为都,延续了其800年王朝最后的19年。寿县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二十世纪以来,安徽省境内以寿县为中心陆续发现了众多楚墓,出土了包括楚大鼎等重要文物在内的随葬品,开启了楚文化研究先河。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也在此建设。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多年来,寿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而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更是为寿县的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自然风景和人文元素。
寿县文旅局副局长谢欣然介绍称,寿县正结合引江济淮工程,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将引江济淮生态廊道与全域旅游和创5A景区相结合。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寿县进行了百里画廊规划,在引江济淮寿县段93.45公里沿线实施生态复绿补绿增绿行动、建设环瓦埠湖旅游大道,沿运河沿岸建设九廊九大风景廊道。规划的百里画廊沿瓦埠湖和东淝河南北绵延百余里,其间湖湾众多,将充分利用湖湾处的局部小气候优势,进行环湖湾片状景观的营造。“围绕引江济淮工程,沿着瓦埠湖一直到古城,沿途设计了29个文旅项目和两个旅游码头,涵盖了沿线所有乡镇,过路游客在水陆都可以欣赏到寿县美景。”
“楚风汉韵百里画廊”的规划,植入楚汉色彩、纹饰、文字等文化元素以及“淝水之战”场景,既展示山城辉映、山水相融、湖天一色的自然美好画卷,又传承历史文脉,寓教于物,寓文于景,借古颂今。
江淮运河与寿县古城互动互融,正在形成一批自然生态人文相互融合的旅游精品,展示古韵楚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象。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江春水向北流】引江济淮为经 楚风汉韵为纬——串联江淮历史文化发展新篇章
2600年前春秋楚庄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灌溉工程安丰塘,其位于寿县城南35公里处,被称之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如今长江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后,在寿县东淝河闸枢纽汇入淮河,长江与淮河在这里完成了千年“牵手”。
古今两大著名水利工程在这里实现“世纪对话”,古城寿县见证着历史文脉在这里传承,中国水利精神在这里延续。同时,引江济淮水系将这里的楚风汉韵串联,为古城寿县的文旅赋能助力。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拥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也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在寿县古城墙下,抬头仰望,满目的青色城砖,无一不在诉说着九百多年来历经的风风雨雨。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南宋,砖壁石基,城开四门,各有瓮城,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防水防洪功能,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漫步于古城内,如行走在一部沉甸甸的史书之中,抚摸墙身,仿佛梦回千年。正是这样一方古城墙,千百年来一直守护者墙内的人民免受洪水肆虐之苦,得以安居一方。
因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寿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围棋堵墅”“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
如今,滔滔长江水从这里流入淮河,为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寿县古城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江水入淮的必经之路和江淮沟通段的“最后一站”所在地,寿县从此实现通江达海,充满古色古香的寿县古城踏上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航运交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踏上新台阶。滚滚江水入淮将为寿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民群众的生活、城市旅游、水运投资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开启新的篇章。
寿县古城墙虽选址低洼,但设计合理、建造科学,具有防洪功能,让百姓免于洪水之灾。据史载,明、清二代,寿州城墙直接遭受水害15次,其中先后有6次大水环城。明清时曾多次修葺,经明朝15次、清朝14次修葺和完善,终形成今日之规模。
提到古城墙防洪,就不得不提城墙内的月坝。据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年)寿县出现了月坝。所谓月坝,即以城内涵段之转角角顶为圆心,向上建筑一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高于城墙。周围又围护以厚实的堤坡,远远看去像个小山包。月坝内设石阶,可沿级递下,坝底涵沟上砌砖旋,设闸数道。月坝能从整体上保护涵闸,使之与外隔离,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也可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消除外水倒灌成灾的隐患。
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的芍陂(安丰塘),距今已有2600年历史,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显著的灌溉效益,古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塘”。
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
现如今,一个引人瞩目的充满科技化、数字化等现代化元素的引江济淮工程在这里横空出世,古今工程交相辉映,这是水利精神的传承,是江淮儿女智慧的延续。
站在东淝河引江济淮入淮口,看着一江春水向北流,碧绿的江水仿佛又增添了一丝历史的厚重感和楚风的古色。
公元前241至公元前223年楚国在此为都,延续了其800年王朝最后的19年。寿县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二十世纪以来,安徽省境内以寿县为中心陆续发现了众多楚墓,出土了包括楚大鼎等重要文物在内的随葬品,开启了楚文化研究先河。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也在此建设。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多年来,寿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而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更是为寿县的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自然风景和人文元素。
寿县文旅局副局长谢欣然介绍称,寿县正结合引江济淮工程,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将引江济淮生态廊道与全域旅游和创5A景区相结合。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寿县进行了百里画廊规划,在引江济淮寿县段93.45公里沿线实施生态复绿补绿增绿行动、建设环瓦埠湖旅游大道,沿运河沿岸建设九廊九大风景廊道。规划的百里画廊沿瓦埠湖和东淝河南北绵延百余里,其间湖湾众多,将充分利用湖湾处的局部小气候优势,进行环湖湾片状景观的营造。“围绕引江济淮工程,沿着瓦埠湖一直到古城,沿途设计了29个文旅项目和两个旅游码头,涵盖了沿线所有乡镇,过路游客在水陆都可以欣赏到寿县美景。”
“楚风汉韵百里画廊”的规划,植入楚汉色彩、纹饰、文字等文化元素以及“淝水之战”场景,既展示山城辉映、山水相融、湖天一色的自然美好画卷,又传承历史文脉,寓教于物,寓文于景,借古颂今。
江淮运河与寿县古城互动互融,正在形成一批自然生态人文相互融合的旅游精品,展示古韵楚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象。
2600年前春秋楚庄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灌溉工程安丰塘,其位于寿县城南35公里处,被称之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如今长江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后,在寿县东淝河闸枢纽汇入淮河,长江与淮河在这里完成了千年“牵手”。古今两大著名水利工程在这里实现“世纪对话”,古城寿县见证着历史文脉在这里传承,中国水利精神在这里延续。同时,引江济淮水系将这里的楚风汉韵串联,为古城寿县的文旅赋能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