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片近日,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蒋文孝透露,在对该墓陪葬车马坑进行发掘时,发现了羊车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从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队员们,对秦始皇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了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一处属于秦始皇陵园有规划的高等级陪葬墓区。
墓葬多采用壕沟及自然河流合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墓园。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次陪葬车马坑中6只绵羊的骨骼一字排开,车身部分虽已朽化不存,但羊骨上依然留存着用来拉车的配饰。
在今人的想象认知里:古人出行打仗,均是隆隆前行的马车,比如秦始皇帝陵所出土的铜车马实物,其次是牛车。
东汉刘熙在《释名·释车》中这样解释,“羊车。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并没有特指出为羊力车。
而隋朝的典籍指出:羊车就是马车。《隋书·礼仪志五》著述说,“(羊车)其制如轺车,金宝饰……驾以果下马,其大如羊。”“果下马”是一种古老的矮马种群,分布于贵州、广东、云南等地。因遗传变异而身材矮小。
关于羊车,到了晋代有个知名典故,叫“卫玠羊车”,说的是晋代男子的风采出行。卫玠是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那时的卫玠据说才五六岁,这个粉雕玉琢的小朋友乘羊车出门逛街,引来洛阳全城人蜂拥而来争相吃瓜,惊为天人。
太康二年(281年)起,晋武帝司马炎 “颇事游宴,怠于政事”,心思放在了后宫。后宫美女如云,个个风情万种,司马炎看得眼花缭乱,无法一碗水端平,面面俱到。
公平起见,大聪明司马炎想出一个办法:乘羊车在后宫跑,停在哪个妃嫔门前,当晚就和哪个饮酒吃饭睡觉。《晋书·后妃传》里记录的颇为精彩翔实,“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资治通鉴》里说,“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羊喜欢吃嫩草闻咸味,妃嫔们便想方设法,投羊所好,力争把羊吸引过来。
建兴四年(316年),匈奴军队大举进攻长安,晋愍帝司马邺无力对抗,被迫出降,西晋灭亡。
《晋书》记录了司马邺出降的情形,“帝乘羊车,肉袒衔壁,舆榇出降。群臣号泣攀车,执帝之手,帝亦悲不自胜。”
有观点认为:羊车实为一种贵族交通工具,但却并不一定是“羊力车”,而可能是牛力车、马力车甚至是人力车。
在考古发现中,安阳郭家庄商代晚期羊坑M148,就是先秦时期唯一一例羊车实物资料。
坑内两头羊相对而卧,羊首均有由小铜泡组成的络头,羊侧近坑壁处还有一殉人。络头的存在,表明这两头羊是用于挽车的,殉人可能是饲羊人。
这也说明,在商代晚期,羊车是为满足特定的需要而产生使用的。那么,这次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的考古发现,也可能解答这一历史悬案。
考古工作者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辆带有车伞的四轮独辀木车,这是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四轮独辀木车实物,为研究早期大型墓下葬用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橙柿互动了解到,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是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考古工作者推断,它有可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为研究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