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的节日·七夕】南昌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25 6:50:58 | 【字体:小 大】 |
摄影教育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国民间别称最多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二星,分别代表耕作和桑蚕,而将牛郎织女转化成神话故事则在汉代,汉武帝在长安打造的一对牛郎织女塑像如今还在。之后,七夕逐渐成为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乞巧节日,初创于东晋,兴盛于唐代,鼎盛于宋元,丰富于明清。
在人们心中,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女子都会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一颗聪慧的心,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南昌古时在七夕节有“乞巧”活动,多半为“丢针卜巧”的风俗。每逢七夕,年轻妇女都要结彩色丝线,穿很细的针(针用金银、黄铜制的),在庭院中陈放着瓜果,向织女乞求智巧,并希望晚间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表明织女已降临过。此外,还有宴饮之风,在庭中设香案果酒,令女郎瞻斗列拜,乞巧于牛郎织女,找到如意郎君。配合这种活动,产生了七夕节吃巧果的风俗,巧果款式多样,有面粉或糯米粉做的、有炉烤或油炸的,还有圆形、梭子形或苎结形,用糖或蜜掺的,花样非常多。
南昌的洗马池也与七夕节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在南昌也有一个传说版本,它与南昌市繁华的闹市区“洗马池”有密切的关系。
“洗马池”原名“浴仙池”,乾隆十九年修撰的《南昌县志》有记载,“年少戏藏其一,诸女浴毕,就衣化白鹤去,独失衣女留。随至年少家,为夫妇,约以三年。还其衣,亦飞去。故又名浴仙池。”这一民间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演绎,成了《天仙配》《七仙女下凡》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元素。
在南昌安义一带,农历七月初七还有拜魁星爷的习俗。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叫魁星。古时候科举取士、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士”或称“一举夺魁”。旧时的读书人相信魁星爷与榜上题名有关,因此,魁星阁遍布全国各地。
梅联华,研究馆员(教授)。1958年生,江西南昌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文物学会民族民俗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文物鉴定组成员。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首席文化顾问。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