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艳行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是民族复兴的“根”与“魂”。作为基层学校,每年开学季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契机和载体。如何让开学第一课既有“型”,又入“心”,凸显“教育味”,成为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心小学围绕“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这一核心,结合本校实际,精心布置宫墙红的主题背景、橡皮篆刻的古汉字展台、回廊形的朝代屏风……把体育馆变成“博物馆”,打造“12+2+1”中华文明第一课,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德育新样态。
历史不只是事件的简单记载,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只有学习历史,才会了解自己的民族、认同自己的民族,才会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才会真正热爱自己的民族。因此,“如何让学生对历史形成初步认知”成为首要问题。学校教师决定依托移动式展板屏风,将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把各个朝代的起止年份、存在年限、王朝建立者等核心元素通过编辑排版制作成朝代主题展板,并根据时间先后进行悬挂,巧妙地将近20米长的折叠活动屏风变身为一面“时间墙”,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知识保障。
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历史朝代有更直观的认识,学校决定从“文物”入手,在主题展板中加入相应的典型文物丰富该朝代知识。同时,学校融入上虞本土元素,将现珍藏于上虞博物馆内的水波纹四系瓷罐、越窑青釉瓷蟠龙罂等文物的图片也放入对应展板进行展示。
展板本身不会说话,“如何让这些主题展板‘活’起来”成为学校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通过自荐、推荐,10多位五年级学生成为“博物馆”内的小导游。每一位学生匹配一块主题展板,根据展板内容撰写1分30秒左右的导游词,在现场为学生及家长进行讲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流传已久的历史瑰宝,也是现今文化发展的基石。学校从校级、年级社团两个层级开展传统文化社团课程——书画、泥塑、刻印、剪纸……每门课程都由有一技之长的骨干教师指导学习。为了推介学校课程设置、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帮助学生近距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选择了活字雕刻印刷、陶艺两个社团进行现场展示。除了主题成果展示外,学校还让学生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娴熟的刀工、旋转的陶泥,社团的学生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给现场的学生及家长带来更直观的视觉感受。
如果说主题展板上的文物是“虚拟”的,那么活字雕刻印刷、陶艺社团学生现场展示的作品则让所有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社团展示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课堂——让学生站在最中央,让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偌大的舞台上尽情发挥,在付出中收获自信,在实践中感知成长。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这堂特殊的“历史文化课”中,实现教育最大化,学校通过设计任务单,以任务促学习,以游戏激兴趣,以教育人专业、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学校从主题展板入手,精心设计了1张包括“寻宝任务”“朝代歌”等内容的文化味十足的任务单,并于活动前发放给学生。任务单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还可以助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使这个特殊的“课堂”成为真正的学习场。
此外,学校还把展板中所展示的文物做成一枚枚小贴纸,通过寻找对应朝代文物的“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为了深度契合此次活动主题,学校把五年级师生开发的基于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跟着道儿兔探古桥”明信片作为“闯关寻宝”的奖品。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家乡的传统文化在那一刻无缝融合。
探寻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师基于现有条件,通过智慧谋划,打通地域、时空限制,把体育馆打造为“博物馆”,通过典型文物、古建筑以及特色课程串联起中华五千年文明,让学生在“听、看、寻”的过程中,以更直观的方式与文物和历史“亲密接触”,感受中华文明的气韵、风度,从而给学生种下爱国爱乡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