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标准电阻(1840--1918),字道生(一字长生),人称“吕军门”。《清史稿》《安徽省志》《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军阀史词典》《中国军事人物辞典》《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安徽近现代史辞典》《滁州市志》等书均载其事迹。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错误,如吕本元是同治元年(1862)参加淮军,很多史料都写成是咸丰三年(1853),其时吕本元只有九岁,而且淮军也还没有成立。
吕本元生于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农历九月十四日。出身安徽滁州乌衣镇一户农民家庭,兄弟五人,其父排行第二。据远在台湾的吕本元孙女梅吕素琳著《岁月留痕》一书介绍,吕本元自幼父母双亡,依附伯父生活。因此,从小就放牛、在田里做粗活,没有机会读书。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乌衣镇与南京一江之隔,烽火很快烧到家门口,乡民四散逃难。吕本元时年九岁,在“跑长毛反”(太平天国)时与家人失散,逃到和州(今和县)乌江边。有一个姓尹的渔翁看他可怜,收留了他。吕本元十来岁的时候,便让他每日结渔网和打鱼的绳子。后来,由于原料低劣,结出的绳子老是无缘无故的断掉,买主找上门来,吕本元害怕责罚,便离开了尹家。
吕本元回到乌衣以后,发现唯一的一个姐姐已经出嫁,家中的童养媳也被卖掉了,孤苦无依,何去何从?吕本元无奈之下,决定投军。最初投的是刘统的义胜军,在江苏江浦一带作战。当时正好是除夕,太平军设宴过年,饮酒作乐,守卫松弛。吕本元向刘统建议:“可以乘此机会偷袭。”刘统不答应。吕本元乃约了死士十多人,悄悄地登上城墙,火烧了敌人的瞭望楼,一起大声呼喊:“杀呀!杀!”。敌军大骇,自相践踏。刘统此时才命令军队一齐杀出,攻克敌营。战后,刘统向上请功,据功为己有。
吕本元作战勇猛,精明有计谋。有一次,他一个人骑马外出侦查。路上忽然遇到敌人的一个小队。吕本元明知不敌,便假装坠马佯死。等到敌军来到跟前,忽然跃起用大刀猛砍,三刀砍死三个敌人,其余的吓得一哄而散,吕本元用长矛挑着三个人头回营了。当年才18岁。
刘统领兵没有章法,御下纪律不严,军中有人嫉妒吕本元,刘统不辨真假,听信谗言,疏远吕本元。吕本元说:“是足以图大事耶?”于是,把历年来获得的嘉奖一齐烧掉,离开了义胜军。后来,这个刘统果然败了。
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组建淮军,在安徽招兵。吕本元听人说,当世诸大帅中,合肥李鸿章知人善任,便前去投军。李鸿章于咸丰三年(1853 年)回原籍(合肥)办团练,后入曾国藩幕府,并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创建淮军。吕本元恰在这时来到军中。李鸿章与吕本元亲切交谈,询问履历,“大奇”。遂交给盛军统领周盛波差遣。盛军是李鸿章所部各路淮军中的主力,完成了清廷与太平军、捻军、回民起义军作战的多次使命。同治二年,周盛波发现吕本元是个人才,提拔他为把总,任命他担任亲兵小队队长。从克太仓、苏州、江阴、无锡等城。两年后,又保荐他为千总。同治八年,吕本元升任游击,管带李鸿章亲军马步小队。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七年(1891),以副将统领直隶(河北省)盛军飞骑马队等营。因平定热河金丹教之乱,赏“强勇巴图鲁”勇士称号,并以总兵记名。光绪二十年至光绪二十一年,赴朝鲜参加甲午战争,以军功升任重庆镇总兵并统领盛军全军。光绪二十六年,任天津镇总兵、直隶提督。光绪二十六年至宣统二年(1910)任浙江提督。十月,任陆军第21镇统制官。宣统三年,赏陆军协都统衔。
从同治元年起,吕本元就在李鸿章麾下,逐步成长起来,成为淮军后期重要将领、浙江提督,官至一品将军、封疆大吏。
吕本元出身寒微,但是非常聪明,有勇有谋。深得李鸿章和周盛波、周盛传的重视和喜爱,提拔的很快。《李鸿章文集》中有很多关于吕本元的内容。如多次保举吕本元的奏折、甲午战争中与吕本元有关的电文,大多是赞美之词。“吕本元尚精明”。“久为骑将,临敌制胜,谋勇兼优,治军办事极有条理。”吕本元也不负众望,每遇大事,都能出色完成,本人也因军功而获得提升。
光绪元年(1875),盛军驻地天津新农镇(小站镇)有士兵哗变,两千余人抢夺了军火枪械,趁黑夜逃窜。周盛传得到报告以后,派吕本元前去处理。吕本元立即率本部骑兵飞马追赶。变兵发现有追兵,就结成战阵,准备抵抗,等到追兵渐至,看到吕字大旗的时候。就一起放弃抵抗,投拜于地。哭泣着说:“原来是吕公啊,小子敢不服罪?”吕本元命令将其缴械归队,连夜将这2000多人带回营地。第二天,对于大部分的人采取晓之以理,批评教育,只推得首议者数人,依法处置。李鸿章得到汇报后叹曰:“吕某年犹少,而得军心,如是名将也。异日勋业岂易量者?”从此以后对吕本元更加器重。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吕本元奉檄出征,行前面见李鸿章上条陈十二事,受到嘉许。八月,平壤告急,朝廷派数省官军前去增援。但是直到九月十三日,只有吕本元率马队两营日夜兼程,在增援平壤的队伍中第一个驰抵安州。九月十五日,平壤失守,吕本元跟从前线指挥官帮办军务宋庆退保鸭绿江防线。时盛军统领卫汝贵因在平壤战役临敌溃退,被“撤去统领,听候查办”,李鸿章推荐吕本元升任四川重庆镇总兵,卫汝贵所部盛军归吕本元、孙显寅会统,防守安东县沙河镇一线。
十月二十四日,日军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派遣佐藤正大佐率第十八联队由朝鲜水口镇涉水渡江,攻占安平河口,击退黑龙江齐字练军倭恒额部。宋庆派吕本元马队星夜驰援。二十五日,日军主力进攻清军鸭绿江防线九连城虎山阵地,与清军宋得胜、马金叙、马玉昆、聂士成四路兵马展开激战。正当清军“子药垂尽”之时,吕本元率五百骑兵赶到,加入战阵,“贼尸盈野”。激战四小时后,“吕本元受枪子十余处”。终因三面受敌,寡不敌众,伤亡惨重,虎山失守。吕本元、孙显寅率盛军从宋庆退往凤凰城。不久,宋庆回援金州、旅顺,留吕本元守连山关、甜水站,与聂士成、孙显寅等扼摩天岭通道,阻止日军由东路进犯辽沈。十一月十二日,日军第十旅团一部进犯连山关口,吕本元“率马队等追贼至金家河”。十四日,吕本元“与聂士成等迎剿,血战两昼夜,十五晚方收队。”因“兵单而无炮”,退守分水岭,连山关失守。二十五日,吕本元在聂士成支援下重新收复连山关。连山关境内的最高山峰摩天岭即大高岭,为朝鲜进入沈阳的要冲。吕本元命令各军张旗帜于各山要隘间,广为疑兵,而伏精锐部队于密林深处。当夜下起大雪,日军二百余人身穿白色衣服冲入,中伏被歼灭。第二天,又有穿华人服装的军队到来,本元立即命令击杀数百人,原来都是乔装成华人的日军。有部下问吕本元,怎么知道是敌军?吕本元回答:“此易辨耳,果吾国军逃败来归,今何时安得从容偷度而敌绝不知觉乎?”日军气愤诡计行不通,就纠集大批军队前报复,吕本元命令军中坚阵固守,闻信号出战,退者斩。然后悄悄的派遣死士绕到敌后袭击,下令齐出攻敌向前冲锋。而请聂士成部从阵地两翼兜击。日军前后被压,乃大溃败。激战一日夜,甜水站、分水岭、连山关各险要地,全部克复。有论者谓,“非本元安州一战,辽东早非我有矣。”次日,吕本元、聂士成、依克唐阿等部在草河岭与日军展开激战,击毙日军步兵大尉斋藤正起,击伤炮兵大尉池田纲平等。光绪二十一年(1895)一月十一日,为配合西路清军依克唐阿等反攻海城,吕本元、聂士成、孙显寅等由摩天岭、连山关主动出击,经通远堡进攻雪里站日军。甲午战争结束后,吕本元率兵退回直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吕本元署天津镇总兵。六月二十一日,清朝政府对英、美、法等各国宣战。七月九日,直隶提督聂士成战死。吕本元代理直隶提督,统领淮、练各军。八月四日,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北仓,吕本元带领清军,联合义和团数千人,与敌血战。激战4小时,毙伤俄军六百余人、日军四百余人、英军一百二十人。后来退至杨村,再战歼敌三百余人。吕本元受多处弹伤,赏穿黄马褂,任直隶提督。
对于吕本元抵抗外侮的英雄事迹,因宣传较少的关系,他的故乡滁州人也知之甚少。但是,《辽阳县志》《淮军志》《清季外交史料》《本溪县抗战史》《清日战争》《中国沈阳战争全景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甲午中日战争纪要》《甲午战争史》《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这些记载晚清抵抗外侮的著作中,吕本元已经青史留名。至今,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的“周公祠”(周盛传)内的右山墙上,绘制着一幅《丹东鏖战图》,并附说明:“盛军队伍中,既有马玉昆、吕本元等浴血奋战的英雄,也有卫汝贵等临阵畏缩的败类。” 2014年9月,在本溪县连山关镇摩天岭村细河岸边发现《重修摩天岭关帝庙碑》残碑一块,其碑文中“孙吕总统驻扎兹土”即是记载吕本元、孙显寅驻扎于摩天岭抵抗日军。此碑今藏于本溪市博物馆。
吕本元天资聪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又得李鸿章器重,成长为一品将军。是清代皖东地区除四川总督吴棠之外的第二个封疆大吏。因此,李鸿章的侄子、云贵总督李经羲誉为“青史垂名,列传应随先太傅(李鸿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