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江门话联劝公益与救助儿童会携手推出2022年世界儿童日系列传播倡导活动,呼吁公众一起关注0-6岁儿童早期发展,聚焦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倡导非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为公众普及《
学龄前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早期发展奠定了儿童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和基础。本次专题采访聚焦消除暴力管教,与救助儿童会家庭保护项目总监冯浩殷、善导·童享家负责人周桂英、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申华章、情绪力研究所创始人孙莹、知名自媒体育儿博主灰爸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项目顾问吴锦容等多位儿童发展领域专家进行一对一深度交流,探讨新型家庭教育模式的开展,共同呵护更多儿童,特别是城市流动儿童的美好童年。
我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在提醒人们抓住一年和一日中的“黄金期”,在最宝贵的关键时刻里积极完成工作。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成长也有一段“黄金期”。哈佛大学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证明,生命的头几年里,大脑每秒钟就有100万个新的神经连接发生,而这种连接的建立需要环境积极的刺激。在这段时期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为孩子提供友好的环境,及时回应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等,就能够给予孩子大脑发育所需的“早期刺激”,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孩子成长“黄金期”便是儿童早期发展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儿童早期发展中的“早期”指胎儿期至8周岁,其中0-3岁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儿童心智尚不成熟,接受能力有限,父母可能会担心“说的话”孩子“听不进去”,担心自己的教养手段和方式不适合孩子,或是不能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因而错过孩子发展的黄金期。
正向教养提倡尊重儿童权利,在非暴力的环境下通过积极的教养理念、态度与行为替代体罚和责骂,通过基于尊重的沟通,协同儿童一起解决问题,使儿童从中学会尊重和自立,从而建立亲密而友好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走过成长“黄金期”。
如果将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喻为植物生长的过程,儿童早期发展阶段便是植物的生长期。生长期中的植物能够高效率地吸收养分,完善根系,快速生长。
从生物基础看,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大脑的容量和功能变化巨大,大脑的可塑性强,早期的、丰富的刺激,可以有效促进大脑发育。
从学习内容看,儿童在0-6岁这个阶段进行的学习,不仅仅指学习物品的名称、认知颜色等,而是指儿童通过探索周围的环境,获得动作、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当婴儿一出生,他们就开始从他人那里获得社交技能,主要通过微笑和眼神交流、说话和唱歌、建模和模仿,以及“挥手再见”等简单的游戏获得。玩杯子和罐子等日常用品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物品以及如何使用它们。阅读书籍可以让孩子们命名事物,以及建立好奇心、想象力和知识。
生活学习、与人互动、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互动、自我探索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多种类型的生活体验、游戏、互动等。儿童的早期学习是认识世界、与环境互动、积累经验、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儿童在动作、认识、语言、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大脑发育,为日后的学习和健康生长奠定重要基础。
亲子关系是儿童与外界建立的第一份紧密的关系,互动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陪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感受到自己被爱,就会更自信、更主动,自我效能更高,有利于儿童在今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安全而稳定的亲子关系是最佳的。“安全”是指照护人能够及时满足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包括安全的环境和适宜的养育照护。“稳定”指没有频繁地更换主要照护人,婴幼儿和养育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也指养育人的照护方式相对一致稳定。
孙莹老师曾在采访中强调,家长需要与孩子产生联结感,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如果孩子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情感,就会与父母情感关系断裂。亲子关系的裂痕一旦产生则很难修复,并可能在孩子成长后期激发更深的矛盾。
关于促进亲子情感联结,孙莹老师给出了一些亲子沟通时简单高效的小tips:
①即使工作再忙距离再远也不要冷落了孩子,每天分出一点时间和孩子聊天,用视频、语音通话的方式打破空间隔阂;
亲子互动是儿童早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亲子互动对儿童早期发展有长远影响。家长应该利用好宝贵的亲子互动时间,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有意识地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首先,积极的亲子互动可以促进儿童各功能区的发展。以语言发展为例,在积极的语言刺激和与孩子的发展水平相适宜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可以在各种与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互动中习得语言和交流能力。
其次,积极的亲子互动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及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家庭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第一场所,日常的亲密接触和积极互动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孩子可以习得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并将其逐渐内化为自己接人待物的方式,完成社会化发展。
探索周围环境是儿童在早期发展过程中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适宜的玩具、物品调动孩子的多感官学习,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孩子的社会认知。
总的来说,儿童早期发展的有效方式包括自我探索、与人互动(与照护人之间的互动、同伴互动)、生活学习、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等。因此,家长需要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丰富的、有益的刺激,如日常生活体验的机会,与人互动的机会(日常亲子互动、亲子游戏),丰富的环境(玩具、物品等)。在上海,救助儿童会旨在帮助0-6岁处境不利儿童(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困境儿童等)获得良好的早期发展。项目通过与多方合作,以线上线下家长讲座、家长咨询、家长小组讨论、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普及育儿知识和方法,倡导科学育儿理念,助力儿童健康幸福的未来。
孙莹老师在采访中提到了“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情绪需求”这一观点。由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儿童(尤其是0-3岁的宝宝)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需求,很多时候,他们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家长更应该将孩子的行为视为一种信号,带入孩子的视角,思考其行为背后有怎样的需要。孩子们有时的行为不妥,只是因为想做某件事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关于如何透过孩子们的行为细节,洞察孩子真实的内心需求,孙老师分享了一个她在教育过程中的小故事:
幼儿园排队的队伍中,一个女孩子正在屡屡推搡一个男孩,但是男孩子并没有在受到“欺负”后还手,而是很乖地站在一边。这一幕刚好被正在看管孩子们的孙老师看到了,她并没有直接批评女孩子调皮的行为或者直接拉开男孩女孩,恰恰相反,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孙老师选择悄悄地走到女孩身边,并跟她小声交流:“我知道你推他其实不是讨厌他哦,只是想认识他,和他交朋友,对吗?或许你可以换个更友好的方式和他接触。”小女孩在听到自己的心思被读懂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最终,孙老师引导女孩可以通过分享食物向别人表示友好,而两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更好的互相接触的方式,成为了好朋友。
对此,孙莹老师说:“当孩子在所谓的‘做错事’时,首先我们要注意情绪上的正向引导,不要一味地生气和直接指责,否则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以平静、理性的态度跟孩子沟通,同时关注孩子背后的行为动机,就能看到孩子行为表象背后的需求,同时促成行为改变。”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孙莹老师采访输出的重点之一。心理教育在过往通常不被明文规定,使得家长等教育者们忽视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心理伤害不仅难以消除,还会层层累积,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会损害孩子的人格和品行塑造。因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前提是亲子相互尊重。正向教养强调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的平等,要求家长不要人格伤害、人身攻击孩子;当孩子行为不妥时,家长可以以描述事实、描述行为的方式帮孩子复盘行为,而不是一味指责辱骂或是评判人格。如果有适当的批评,需要在批评中具体指出孩子可以或需要改变的地方,否则孩子将沉浸在情绪里,而不是思考如何改变行为;教会孩子接纳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孙莹老师认为,待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和职场,将迎来身心健康、适应能力、心理调整能力的全面挑战,在这时,只有品格好、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抵住挑战,受到身边人的欢迎。因此家长需要注重帮助孩子建立心理能量。
父母可以积极了解孩子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例如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跟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具体的沟通中表达对孩子品格的鼓励;沟通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让孩子感知到爸爸妈妈对生活的热情积极。
1. 爸爸每天送货,我接到订单之后,要先把货物搬到车上,再开着车,在约定的时间把货物送到客户手里,这就是爸爸守时的方法。
2. 宝贝,你拼乐高遇到困难了对不对?没关系的。妈妈在工作的时候,要把零件一件一件组装起来,妈妈也觉得很难,但是只要有耐心,从简单的开始,一个一个,总能把所有问题解决掉。
这些话术都是很好的正向沟通案例。家长们需要和孩子有更多的沟通,并在沟通中传递生活的智慧,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关切,帮助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在城市中还有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流动儿童”,他们的父母更是常年为生计奔波,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更少。吴锦容老师向我们介绍:孩子一出生就离不开家庭的照顾,在儿童早期阶段,安全的环境和适宜的养育照顾对孩子构建安全感和稳定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而对很多流动儿童来说,由于生活所迫,他们往往会随着父母从一个城市漂泊到另一个城市。父母早出晚归,加之缺少正确的养育理念和方法,孩子往往无法获得适宜的养育照顾。联劝公益在开展服务流动儿童的项目时,非常重视对孩子家长的影响,开展过针对流动儿童家庭的早期养育项目,邀请家长参加正向教养工作坊、亲子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流动人口家庭的养育能力,让流动儿童也能及早地得到适宜的养育,让爱在流动的家庭里流动起来!
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保法正式颁布施行。未保法提出“六大保护”,其中家庭保护仍然处于首位。
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第八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和支持有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用安全而稳定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探索之路构建避风港,在积极的亲子互动与有选择的环境刺激中给予引导与培养。抓住儿童早期发展的“黄金期”,重视正向教养的力量,理解行为诉求,呵护心理健康,完善价值观塑造,给早期发展阶段的孩子足够的理解、关爱与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