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鳞领主6月10日,汪宝柱等10户家庭被中宣部、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说到教育子女,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子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选择越来越多,怎样才能抓好家庭这个第一课堂,教子有方呢,让我们从这10户“最美家庭”里找找窍门吧。(6月10日中国文明网)
品读这10户“最美家庭”的故事,令人钦佩,让人感动,更发人深省。他们崇尚家庭美德、注重家庭教育,悉心建设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用优良家风涵养子女心灵,用言传身教促进子女成长。他们带给人的是温馨,是和谐,是快乐,是美丽,是道德做底色的家风家教,激发起的是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力量。
家庭建设,家教、家风,是构成“德治”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人品德形成、道德养成、价值观的培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是塑造一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教育子女”为主题评选“最美家庭”,这个角度选得好。在家庭建设中,教子最为重要。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庭教育闻名世界。我国不仅有着数千年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家教的优秀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家教资源。在浩瀚又绚烂多彩的古代文化丛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家训和蒙学教材。中国历代保留下来的著名传世家训、经典蒙学教材,都是家庭教育的精神瑰宝,也是重视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而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的家教良方,就是现代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有胸怀、有大爱的家长智慧的结晶和教子方法的心血荟萃。
家教是人生的第一课,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首任教师和品德塑造的引路人。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教育后代,重言教,更重身教。诸如教子不得过于溺爱、偏爱、纵容骄惰,也不得要求过严;要一视同仁;不得重才轻德,而要重视德才兼备;不得言而无信,而要以身作则等,这些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不仅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性格,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在10户“最美家庭”的故事里都有影子。
比如,优秀教师王克华家中有三个孩子:一个亲生儿子,两个收养的孩子,由于经济拮据,家里只能负担两个孩子上高中,怎么办?这位伟大的母亲毫不含糊地把上学的天平倾向了养子女一方。在她看来,手心手背都是肉,三个孩子同样重要,但在关键的时候,只能让老大做出牺牲,她的亲生儿子恰恰就是家里的老大。王克华的家教理念是:家里有困难,大哥就应该让着弟妹,出去挣钱供他们上学。后来,兄妹俩分别考上了医学院和军事学院。现在,两人都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我想,这兄妹俩这辈子都忘不了母亲和他们的大哥哥,“最美家庭”因为这位伟大的母亲把亲情融入了“舍”与“得”,对孩子对社会都是一种美德教育。
还有诸如书香之家、孝敬慈爱、不舍不弃、家庭图书馆、因才施教等家教故事,都充满了对家庭、对生活、对社会、对祖国的热爱。他们有的虽然生活贫穷,但精神富有;虽然生活艰苦,但心中甘甜。在一个个细微的情节里,都能看出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在新时代的传承,有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家训,折射着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也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成为社会风气的晴雨表,对于培养下一代,塑造子女伟岸的人格,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家庭建设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如果家庭不尽责,家长不担当,只把孩子简单地推向社会,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大,更谈不上成人成才,进而为社会做贡献。近些年来,青年人在品格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少,其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教和家风没有得以承继。
习主席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诚然,对青少年的培养,国家需要采取得力措施,社会需要加大投入,但家庭更是基础和根本保障。作为家长应该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积极而正面的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这10户“最美家庭”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家教经,把重视家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以家庭美德建设促进家庭全面发展,推动家庭美德广泛传播,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生生不息的力量。(董宏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