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魔末世录时下,年轻父母对育儿非常重视,很多人相信科学育儿方法,可是又缺乏相关知识,出于日常生活习惯,往往倾向于从网络上寻求帮助,互联网成了诸多年轻父母备孕育儿的首选知识来源。
目前,育儿自媒体的博主来源复杂,既有具备专业背景的育儿专家,也有很多是经过包装的“伪专家”,在鱼龙混杂的大环境下,年轻父母很难辨识真伪,在育儿焦虑的状态下,病急乱投医,容易被“伪育儿经”忽悠。
关注育儿自媒体、参加付费育儿课程、购买各类博主推荐物……然而,一些网络育儿自媒体炮制各类标题,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所传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都无法保证,导致育儿伪科学泛滥。
不管什么人,白大褂一套就是医生,有些爆款文章表面传授育儿经验,背后却是一本营销账……面对便捷却又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育儿,年轻父母疾呼“救救孩子”!
在现代社会,育儿不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而是涉及健康、营养、教育、兴趣培养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部分高校也开设有相应的育儿课,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育儿人才。
年轻父母是育儿新手,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和科学育儿知识,面对各种复杂多元的育儿理论、网络上海量的育儿信息,难免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
育儿自媒体应运而生,都打着“育儿专家”的名义,可真实情况却无处判断。如今,育儿自媒体已经探索出一套“涨粉—带货—变现”的商业模式,依靠夸大育儿焦虑、免费提供育儿知识、树立权威形象以获取用户信任,再借机收割流量。
部分育儿自媒体的内容和建议并不可靠,有些是道听途说,有些是胡编乱造,年轻父母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去,被“伪专家”“伪育儿经”所欺骗,轻者蚀财,重者损害孩子健康,甚或危及生命安全。
今年4月,一则“婴儿趴睡窒息身亡”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而这位母亲就是轻信了所谓的“宝宝睡眠理论”的“伪育儿经”。育儿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得遵循科学规律,请远离“伪育儿经”。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8名未成年孩子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育儿有困惑时,91.0%的受访家长会搜索育儿自媒体。调查显示,51.1%的家长觉得育儿自媒体大部分可信,27.0%的家长觉得大部分不可信。60.5%的受访家长认为育儿自媒体无用信息过多。
徐特立曾说:“幼儿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础的基础,它关系到进入青少年时期德育、智育、体育的健康发展。”儿童教育很重要,可当好父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世界上从没有哪一位家长天生适合当父母。任何家长都需要经历长期的摸索和学习。走进自媒体时代,其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利用网络,轻松检索所需的育儿资讯。
其实,现今的育儿自媒体犹如过去的街头小报,不能说其传播的育儿信息全然无用,只能说真假参半、好坏参半。不过,还是有很多人相信。
虽不可否认,垃圾食品也是食品,自媒体育儿经也是育儿经,但我们终究难以得知,错误的育儿经经过传播之后,会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多少负面影响。无论是什么样的育儿自媒体,科学和理性的底线不能破。
令人疑惑的是,有9成家长会搜索育儿自媒体,可近有3成家长认为大部分不可信,试问:既然认为不可信,为何会搜索自媒体?实际上,在自媒体行业里面,育儿自媒体最“吃香”,因为内容容易复制改编,且家长“识错率”不高。不少家长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影响下不自觉地摄入自媒体传播的育儿经。
一些育儿自媒体抓住了家长们“起跑线上的焦虑”,大肆推销未经检验的育儿理论。在利益的簇拥下,就不能指望所有的自媒体能以严谨细致的思维,制作育儿内容。
如何吸引家长关注,如何掏家长口袋的钱,如何塑造育儿专家的形象,便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低劣的虚假的甚至腐朽的育儿理论仅仅依靠夺人眼球、骇人听闻,便被一些家长奉若圭臬,无怪乎走进现代社会,仍有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才”的育儿怪论。
因此,需要从立法立规的层面上,规范育儿自媒体的内容制作。例如,加强版权保护,禁止未经许可,随意复制修改专家学者的育儿理论;例如,加强认证保护,对于宣传育儿理论的自媒体,进行公开的身份认证,要求自媒体对制作的内容负责;例如,加强内容监督,定期在全网范围内进行巡查,清理明显腐朽的伤害孩子的育儿理论。
较之传统媒体,自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深,我们不能指望大部分家长能自主识别网络中低劣的育儿理论。由上至下,规范育儿自媒体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毕竟在孩子的未来上,我们输不起。
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管理规定》明确了互联网平台的监管责任,平台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处置等制度。
可见,部分育儿自媒体发布的“育儿伪科学”内容,已经涉嫌违规,对用户有误导作用,并且容易产生不良社会后果,平台应承担起管理责任,对这些自媒体账号进行封禁处理,并严把资格审核关,提高育儿自媒体的注册门槛,对博主的身份、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杜绝浑水摸鱼现象。
对于广大年轻父母而言,科学育儿并非多高深的知识,不必迷信育儿自媒体,只要摒弃育儿焦虑情绪,通过正规途径,比如专业书籍、育儿课等,学习真正的科学育儿常识,再结合个人实践操作,即可很快掌握科学育儿方法。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也应看到社会上的科学育儿需求,可搭建公益性权威育儿问答知识平台,由资深医学专家结合当地实际,在一些普适性问题上给年轻父母答疑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