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尾之六道十尾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广泛讨论。自媒体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为人父母,要找到真正靠谱的育儿号,需要“大浪淘沙”,需要运气,也亟须多一些外部监管力量。
从怀宝宝开始,庞芸就酝酿开设她的育儿号,她想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想趁机锻炼自己,看看能否在这股“自媒体创业浪潮”中实现转型。
作为一名前媒体人,庞芸并不担心自己的文笔,主要问题是,每天推送什么内容。一开始,庞芸采取的是“搬运模式”。自己每天会花点时间看网站、逛论坛,将看到比较好的育儿类文章、“知识帖”转到自己的号。“有点大海捞针的意思,以我多年媒体从业经验来看,很多育儿文章是不合格的,速成文章、拼接文章很多,不乏逻辑和资料硬伤。”
即使如此小心,还是有“问题”出现。有一天,一名网友在后台留言,称庞芸转载的一篇文章“不科学,不负责”。从那以后,庞芸便开始思考原创。在确定某个话题后,她会花时间去搜索靠谱资料,有时候自己知识受限,则会咨询医生和专家朋友的意见。
后来,朋友介绍庞芸加入了几个自媒体交流群,她发现里面有各行各业的垂直内容账号。群里经常有人发布文章推送链接,更有人声称可以包推广、涨粉丝,甚至可以转让现成的账号。比如,在某自媒体交易网站上,不少母婴育儿类账号就在标价挂牌售卖。“早就知道这个行业水深,但没想到是这样,我们老老实实积累人气,别人有钱就可以搞定。”
从开设育儿号至今一年多,庞芸的育儿号已有5000多粉丝。虽然还未有“10万+”的“爆款”内容产生,但她并不以阅读量大而开心,“现在一些‘10万+’的内容,天知道是怎么出来的?”在庞芸看来,她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摸着石头过河时必须保证内容客观、不炒作、不做噱头。至于今后会不会接广告、是否卖和妇婴相关的产品,“还没考虑那么远,只能边走边看,毕竟要变现养活自己啊”。
与庞芸相比,育儿领域的“先行者”并不少。记者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育儿”,发现与育儿相关的账号十分繁多。其中,既有以公司名义注册的育儿号,也有个人为主体的账号。以公司名义注册的育儿号,公司名常出现教育咨询、儿童用品、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等字眼,甚至还有创意策划、文化传媒。
从经营范围看,经过认证的一些育儿企业号,其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多为“综合”“保健品”“母婴用品”“儿童玩具”“心理咨询”等。一家注册地为杭州的育儿企业号,其经营范围是“教育、培训、考试缴费、学费”。
从账号具体内容看,各类育儿号推送的文章内容五花八门,从育儿知识到保健常识,从教育方法再到两性关系等。其中,一些文章违背常识、真假难辨,甚至会把“旧闻”包装成“新闻”推送。
比如,已被封号的“恒星育婴室”,曾发表《希希咳嗽40天肺炎自愈记》、《豆豆发烧咳嗽21天自愈记》、《星星的20次发烧记录》,鼓吹“自愈要成功必须摒弃药物”。
而某“百万爸妈关注”的育儿经验与亲子教育公众号,日前在头条位置发布了一条高考考生自杀的文章,该文章标题耸人,时间要素却模糊。经记者核实,早在2016年媒体就已报道过该事件。而在另一较有名气的育儿公号上,近期推送的却是与育儿毫不相关的文章——《老公每月给你11万,但是不回家,你愿意吗?》,《你的丈夫,决定了你的长相》……
除了推送内容良莠不齐,育儿号广告“搭车”现象也层出不穷。打开账号主体为北京某数码科技公司注册的育儿号,“开团”“明日团”“爆款团”等字眼不断。团购物品多为婴儿奶粉、不锈钢餐具、酸奶机、眼霜、卸妆乳、酵素、卷发棒等。在该账号7月6日发布的总共6条内容中,团购广告占了5条。而在某“成长日记”个人育儿号中,时常发布某电商“内部优惠券”相关信息,诱导读者参与刷单,却很少被举报。7月5日,该号又推荐所谓“最新返利通道”。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看来,目前的确有个别育儿号做得比较好,但总体良莠不齐。姜玉武也见过一些医生转发的公众号文章引发争论和质疑。
孩子的内因决定外因。姜玉武认为,很多父母对育儿充满焦虑。如果孩子内因比较好,家长就可以按照生活常识和基本知识去养育,不必那么焦虑。在育儿问题上,不是每个细节都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一些涉及疾病的问题,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姜玉武透露,有些所谓的育儿“大神”,对某些不熟悉的专业说出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任何一个育儿公众号,都不可能替代专科医生的作用,只适合承担像家庭医生一样的初级保健任务。孩子一旦发生比较严重或者紧急的问题,比如抽风、血尿、贫血、心悸等,还是要找相应专科医生解决。
姜玉武认为,养育孩子,自然状态(所谓“放养”)是最好的。现在,城市里的很多孩子,都有点被过度保护了。育儿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那么复杂,那些看上去很高大上的育儿“圣经”,对孩子最终的成长结果影响其实没那么大。主要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身体条件,另外就是家庭良好育儿环境、家长自己的模范作用等,这些才是育儿最重要的东西。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坦言,微信育儿号既卖“知识”,又卖东西(做微商),出现乱象并不偶然。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盈利模式所决定——主要是关注度经济(粉丝经济)。同时,育儿号更多的是寻求商业合作,搞营销。这样的盈利模式+自媒体大背景+移动端的普及+社会的巨大需求,很容易出现偏差和不规范。
朱巍认为,规范治理育儿号有一定难度。很多家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且有些公号的内容有一定道理,没有办法验证,这很可怕。
当务之急,是亟须看得见的信用,喊得到的“网管”。要引入信用机制,建立“看得见”的信用。不管是个人号,还是企业号,一旦出现虚假消息、不实宣传,信用分就应降低,直至封号。每传播一次虚假或者不实信息,在账号上都要有信用下降的标记,进而影响其信任度。如此,账号主体自然会珍惜自己的表达。对此,微博早已在探索,公号可以引入。
育儿号上的诸多乱象,也与权威信息的缺失有关。朱巍解释,育儿领域,尤其需要权威消息源,出现虚假或者不规范行为,权威消息源要及时辟谣。比如,孩子每天喂奶几次、每次多长时间,生病怎么办等,应有权威渠道科普互动。如果没有,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建立。
在处罚层面和举报投诉反馈方面,朱巍建议,处罚方式要明确。一旦涉及虚假宣传、不实广告的,不仅要处罚公号和企业,还要处罚到个人,并且处罚结果要向社会公示。如果网民发现有疑问的内容,向微信公号举报投诉的,要立即处理,要有24小时的值班制度。目前,微信已有类似制度,对谣言和虚假消息的制止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是特别好。
|